類別

評論

千年未有的中國人口大變局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的人口數據,只出生902萬(生育率只有1.0),遠少於2016年國家衛計委所預測的1550萬(生育率1.75)。歷史比較,2023年中國的出生數是1762年以來的最少,當時總人口只有2億。國際比較,…

2024年中共10大危機

我在一年前開春之際,曾發表「2023年中共十大危機」長文。一年來,這十大危機的發生幾乎皆在我的預測之中。今年以後,中共的危機態勢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些舊危機是新危機的萌芽與前兆,有些新危機則是舊危機的延續與惡化;新舊交疊,已使中共政權…

看到台灣大選結果 你是習近平會怎麼想?

台灣大選雜感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民進黨賴清德、蕭美琴當選正副總統,我認為是選對了人,走對了路。今天有些零碎感想,不妨講講。 一、今早看見一位「老師」在臉書若有所指說,中國軍工股禮拜一必定上漲,不禁失笑。莫說中國A股久已「不舉」,就算還有資金…

奇葩國里多奇葩

新年伊始,出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消息。美國禁止外國的腐敗官員和親屬來美國,包括轉運資金等等。可在中國卻炸了鍋,從中央到地方的媒體卯足了勁地痛罵,像極了一句古語叫做如喪考妣。這可真夠奇葩的。 人家禁止髒錢入境,這不是幫助中國反腐嗎?怎麼中國倒不…

賴清德選勝,中國沒有民主,兩岸必會愈行愈遠

台灣總統選舉結果和此前民調顯示的一樣,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對於賴清德選勝的原因,人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然而,有一點要注意,中國因素,即台灣多數選民特別是綠營選民對中國的恐懼,可能為他們把票投給賴起了重要作用。 本次台灣總統選舉或許…

美國媒體這樣看賴清德

蔡英文在選前之夜為賴清德助講,提到「明天世界關鍵字是台灣」,美國各大媒體24小時後,確實都即時報導了台灣投票結果,而「賴清德」則是這些相關新聞的關鍵字。諸如《華盛頓郵報》以「誰是賴清德,台灣的新任總統?」(Who is Lai Ching-…

民進黨應積極尋求綠白合作──2024總統大選系列之二

四成選票當選總統,國會席次沒過半,民進黨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政治局面?從權力的角度來看,賴清德就是依憲當選的總統,他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任免行政院長,就算立法院沒有過半支持,他還是可以在有限的範圍里施政;最壞的狀況就是回到2000年到2008年陳水…

2024年的中國經濟仍會是一地雞毛嗎?

習近平在2024新年賀詞中輕描淡寫地描述2023年的中國經濟,是「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這當然不是事實。雖然中國經濟2023年將可能錄得5.2%的增速,超出當局年初預定的5%增長目標,然而,數字是一回事,人們的實際感受又是另一回…

美國終於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出手了

美中大國博弈在科技戰場進行的所謂「晶片戰」,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雖然符合之前戰略上的預期,但是美國商務部的戰術目標從緊盯了中國一整年的先進晶片技術,轉向關注中國大力發展中的成熟晶片技術。 此一轉變可能一時讓部份不熟悉半導體產業的觀察者,有意…

川普若再當選 對中政策會比拜登強硬

中國外交部日前對貝宜陸上和武器系統公司等5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措施包括凍結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動產和其他各類財產,禁止中國境內組織、個人與其進行交易、合作等活動。 外交部強調這是根據中國的反外國制裁法而作出的制裁,換言之,這是對美國之前…

藍白繼續迷信「仇恨政治」就繼續卡關

在八年執政疲態,以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不具憾動力的現勢下,這次總統大選原本再次政黨輪替的機會確實不小,加以國民黨、民眾黨總統得票數(率)相加,明顯勝過賴清德,照理應是來到「反綠選民」扳倒民進黨的一刻。如今,賴清德以未過半選票當選,自然代…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的史普尼克時刻

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去年第四季賣出超過52.6萬輛,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則交貨近48.5萬輛,比亞迪擠下特斯拉,坐上電動車銷量冠軍寶座。針對超英趕美豐功偉業,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日報》並沒有額手稱慶,反而發表社評痛批「中國電動車威脅論」,指責西…

由恐懼驅動的習近平極權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討論國際政治事件的起因時常用三個術語:恐懼、榮譽和利益,相對於榮譽或者利益,恐懼在修氏看來,常常是引發國際爭霸的首因。事實上,對於中國當下的政治,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用恐懼來解釋,習近平對政權安全和自身政治地位安全的擔憂…

三組候選人誰的「微笑」能吸票

美國選舉歷史悠久,這讓他們對選民投票行為留下豐富研究,包括在一場又一場非暴力權力過度的自由競爭中,候選人是勝是敗,除了理性面(政策、價值觀、意識形態等等)因素,各自支持者確實也會受到一系列情緒左右,例如誰能營造幸福感,誰刺激了仇恨,以及誰能…

台灣大選的十字路口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下行並未出現反彈的跡象,然而,中國國安部卻率先將「經濟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對於在社群媒體平台上散布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言論,中國當局將其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強調必須以多種手段、全方位、高效率應對經濟領域的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