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封關之後,民進黨的內參民調開始出現變化。柯文哲幾乎以一天1%的數字往上成長,只在民進黨推出「在路上」競選廣告的那兩三天才稍稍遏阻這不正常的漲勢,不過,廣告熱潮過後,又開始起漲,投票倒數3天,甚至出現第二名與第三名黃金交叉的數字。事後證明,這「假性黃金交叉」應該與年輕柯粉積極表態有關;但也因為這樣的漲勢,讓國民黨陣營最後發起的棄保戰始終無法發揮效用,543的三分天下局面就此底定。
柯文哲沒有組織,僅憑空戰,最後竟然能拿下369萬張選票,這已經是台灣總統選舉史上的紀錄,其實打得非常漂亮。這369萬張選票將是他往後縱橫政壇的籌碼,以柯文哲詭辯靈活的個性,他勢必不會安於與一方合作;不管是立法院長或往後行政院的政策,他將論件計酬、待價而沽,牟取他個人與民眾黨最大的政治利益,伺機在4年後捲土重來。
國民黨面對這場大選只有兩個主軸,一個是「下架民進黨」,另外一個是「藍白合」,而「藍白合」的目的,其實也就是為了「下架民進黨」。提名侯友宜的目的原本是打算以候選人的本土色彩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但由於侯友宜本職學能不足,讓好牌變包袱,整個黨必須背著候選人走。從洪秀柱(後改提名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一連三屆總統大選,國民黨總是迷信出奇制勝,卻又所託非人;等到選舉結果揭曉後,竟開始「捉戰犯」,把總統選舉失利的因素歸咎給「民眾黨作假民調」,身為一個在台灣曾經長期執政50年的政黨,實在愧對支持者。
如果說柯文哲的支持者結構是依選民年齡層由下往上的正三角形,那國民黨侯友宜的支持結構就是一個倒三角形。正因為得不到年輕人的支持,所以國民黨支持者才會想方設法與柯文哲大搞藍白合。若說是民進黨「挖掘」柯文哲,真正「養大」柯文哲的,其實是國民黨的這些主事者。如今柯文哲已經站穩腳跟,往後4年他將繼續招降納叛、滲透藍營;只要國民黨自己不解決與年輕人「絕緣」的問題,所謂的「柯文哲難題」將會如鬼魅般與老K黨如影隨形。
賴清德在本次總統大選只拿558萬票,足足比蔡英文在4年前的817萬票少了259萬票,這些流失的年輕選票多數毫無懸念地到了柯P的囊中,占了柯文哲此次選票三分之二的結構。年輕人為何以前挺蔡英文現在不挺賴清德?這固然可以用「執政疲態」來解釋,但也與主帥賴清德拘謹、無趣、過於保守的從政風格有絕對關係。若非憑空長出的「搶救義川大兵」搶救了基層熱情,加上選戰後期「在路上」宣傳片的成功,民進黨的國會席次與總統選票可能還會再下探。
民進黨從創黨以來都習慣在逆境中打選戰,但賴清德從頭到尾卻都維持著「舒適的領先」,這導致民進黨面對這場選戰只想守成,保守有餘、創意不足,連帶影響了開拓立委席次的空間。說起來令民進黨人扼腕,桃園海線與板橋的立委都僅以1、2千票的差距落敗,若當初能改變氛圍,甚至及時補強,來回就是4席的差距,這區區3千票的差距,可能就此改變了未來4年立法院的生態結構。
這是一場藍綠白都有所得也有所失的選戰,但要論起「淨獲利」,這位只做「無本生意」,卻拿下369萬總統選票,以及用8席立委成為國會關鍵少數的柯文哲,絕對是最大贏家。三黨不過半的國會將一個「大交換」、「大演戲」,甚而「大分贓」的國會,但這是民意的選擇,身在其中的治人物只能努力地迎向它。
(全文轉自上報)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bd2897c8-19e7-4867-ba19-1e8cf94d5d4e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