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前瞻:习李这次会同调吗?

中国两会即将在本周四、五召开。在中共建党百年及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际,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规划、脱贫宣传、人口政策、香港议题以及习近平和李克强此次是否同调,都将成为此次两会的关注重点。 

看点一:经济增长目标会公布吗?  双循环怎么转? 

2021年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两会)即将于3月4日至5日召开。数千名来自中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将会集北京,重点在于审议去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根据中国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达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此外,中国人均GDP连续两年都超过了一万美元。 

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对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估普遍乐观,高盛预测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将达到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8.1%、花旗集团为8.2%。 

花旗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凯瑟琳·曼恩(Catherine Mann)3月2日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活动上表示,中国虽在世界各国经济受疫情影响一片惨淡中表现尚可,但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仍在寻找一种以国内消费带动的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疫情前,中国就一直在寻找这座(跨过依赖劳力密集型经济模式)的桥梁,至今没有跨过去这个坎。” 

在去年五月的两会期间,习近平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分析人士观察今年两会将持续讨论“双循环”的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全国人大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明确表示中国将不设GDP增长目标,这是1994年中国开始设置经济增长目标以来,首次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目标。 

“今年李克强怎么谈经济,要不要重新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李克强的报告怎么写?跟习近平调子一不一致都是观察重点。” 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王军涛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看点二:脱贫宣传  习李可同调? 

在今年两会以前,中国官方的重点宣传项目即是习近平口中的“人间奇迹”: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在习近平于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取得这场“胜利”后,中国官媒开始大肆宣传,新华智库28日出版《中国减贫学》,并推出“中国减贫密码”纪录片。 

“习近平执政八年,总要有拿得出的成绩单。减贫是一个中国几千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虽然标准很低,但对习近平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业绩,当然要做重点宣传。”目前旅居美国的独立学者邓聿文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邓聿文提到,此次两会在“脱贫大会”结束后召开,那么如何持续乡村振兴、解决人口老化、相对贫困等问题都是脱贫议题后的延续。 

李克强去年曾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六亿人月收入在一千元以下。王军涛分析,走务实路线的李克强此次两会如何就脱贫表态,可以看出一些中国政治风向的端倪。“这还可以观察习近平到底极权到什么程度,若还是有差距,说明习至少还不能在党内、至少在常委级完全统一思想、统一调子。” 

王军涛以上世纪八零年代邓小平及陈云的内斗为例,观察家会透过解读中国官方文件“改革” 、“整顿”的次序,判断谁得势。“若整顿两字先出现,表示陈云那年占了上风。” 

看点三:政协会议  “花瓶党总要开出两朵花”?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会审议国务院工作报告、新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政府预算草案报告,以及最高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政协会议则是“讨论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或审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要建议案。” 

中国观察家们分析,政协会议上出现的话题,一来可以对中国现况透漏某些信息,二来可以看出哪些是中共中央“假装开放讨论”的不敏感议题。 

王军涛举例,去年底开始中国出现多地限电断电、能源紧张的问题,或许能在政协委员专家的发言中得到一些解释。“政协就是讨论上面允许讨论的、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我们说‘花瓶党’总得开两朵花吧,这两朵花可能也会透露一些有用信息。” 

邓聿文则提到人口议题及是否开放全面生育的讨论可能是看点之一。

看点四:香港议题   改革选制全面控制? 

本次两会前,在香港参与民主派初选的47人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引起国际谴责;另外,一些香港媒体传出两会可能讨论改革香港的选举制度。 

今年初,习近平提出了“爱国者治港”的论述,北京官方也相继为此定调。香港媒体香港01早前引述消息人士称,北京将在现行选制中“评核”参选人是否符合“爱国者”要求,范围涵盖各级选举,包括负责选出特首的选委会,及两大直选战场立法会和区议会。另有传闻说将改组选举管理委员会,透过加入大量政治委任成员, 加强控制各级选举的提名资格。 

香港媒体《明报》也引述消息人士称,香港立法会五地区直选的“划区”可能会有变动。 

 “我们只能从目前的风向看出,中国共产党不相信香港领导班子。”王军涛说,香港问题的真正博弈,通常不是两会重点,也很难从会上看出端倪。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