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真的要取代习近平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盛传中共高层内部发生严重的权力之争,习近平被迫失去权力,李克强将取代习近平成为新的最高领导人,等等。就连被视为西方主流媒体的《华尔街日报》也在日前报导,在中国经济放缓之际,一度被边缘化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力促国家主席习近平回调那些部分导致这一局面的政策,称李克强“走出了习近平的阴影”。

外界和媒体的猜测不是毫无依据的,从中国官媒上的确可以看到一些不寻常的迹象。例如,新华社5月14日发表李克强4月25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长达8000多字的讲话全文。按理说,主题是廉政,但李克强在会中大谈中国经济问题。他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罕见地触及了一些政治问题。他说:政府理应是公平公正竞争的守护者,这也是廉洁施政的重要基础。公共资金资源配置中有很多权力,如果缺失公平,就会滋生腐败。他还说,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

显然,李克强是在刻意凸显经济问题的严重,这里当然暗含对习近平的经济决策的批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习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以及产业整顿带来的效应,已经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李克强向习近平发难,只有在经济问题上下手,目的无非就是夺回经济问题上的主导权。现在看来,他的目的是达到了。这才有《华尔街日报》那篇报导,说李克强走出了习近平的阴影。但我认为,这只是说在经济决策方面李克强的声音更大了,如果因此就认为中共决定以李克强全面取代习近平,反面的证据不能忽略 。

反证之一是: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一文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显然,中共中央系统在经济决策上的发言权,并没有被剥夺。

反证之二是:李克强在4月25日的讲话中强调,要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担当,政府系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这些延续已久的政治口径中,我们看不到习近平已经失去权力的迹象。

反证之三是:具有中共官方喉舌之称的《求是》杂志,刚刚发表了习近平的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他2021年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现在拿出来发表在《求是》上,政治上维稳的意味很强烈,也是向外界证明,习近平的地位没有受到重大冲击。

李克强最近的活跃,外界有很多猜测,但如果了解过去的历史,就不会太奇怪。当初温家宝快下台的时候,比李克强还激进,防止文革复辟的话都说出来了,最后还不是下台?李克强最近的活跃,我认为是要下台了,“人之将死其言亦善”的表现,想给自己留个好名声而已。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李克强拉高声调,是争取自己认可的总理接班人的人选,以延续自己的政策路线。

我的一位推友说:“李克强马上就要退休走人,他的活动权限都是在习的许可范围内,让他出来挽救目前的经济困局。至于其他解读,实属想多了。”对此观点,我相当认同。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