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交楼宣示将满一年 完工交付仅约3成

中国官方为救房市、稳经济所做的“保交楼”宣示将届满一年。据调查,过去一年以来虽然多项政策工具齐发,然而目前仅约3成完成交付。造成这个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纾困资金申请门槛过高。

在“烂尾楼”与“停贷”风暴之中,中国官方于去年7月宣布“保交楼”,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提出各式政策与方案,试图拆弹。然而一年过去,整体交付情形仍不如预期。

据第一财经报导,建筑业资讯平台“百年建筑网”近日发布的调查资料指出,在全中国1114个正在进行“保交楼”专案的开发项目中,截至今年5月交付比例约为34%,其中华南地区达到56%,然而西南和华中则只有15%、16%。

这项数据显示虽然房企力拼“保交楼”,不过整体进度仍较为缓慢。

报导指出,不动产开发商相关人士坦言,加大政策力道以来,确实有可喜之处,至少纾困资金相关措施正在推动,也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开工和交付;然而,现实上却也有困难之处,其中之一就是纾困资金“看的到吃不到”,许多资不抵债的开发商,拿不出充足抵押品,以至于难以申请纾困款项。

一名房地产业内人士提到,申请纾困资金没有资格限制,一般从申请到放款大约需要半年左右,虽然行政流程繁琐,但仍算迅速。然而,申请虽然没有限制,审查却设下重重门槛,并非无差别救助。“其中,最重要的门槛是专案资产要大于负债,政府需要审计相关资料,确认合格且资产可抵押后,才会通过并放款。”

这名相关人士还表示,不同城市发放纾困贷款所设定的抵押成数不同,有的7成、有的5成。成数设置越低代表抵押后可贷得的资金就越少。

报导提到,在重重限制下,除了没有抵押物而无法贷到款项之外,也有不少专案无法拿到理想的金额,以至于“能够复工但不够完工,反而形成另一种烂尾楼”。

报导另引述国盛证券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保交楼进度稍慢且区域之间进展分化明显。从目前已落实的保交楼资金看,后续总量资金仍需加码,在地方、项目执行力道上也需加码。

亿翰智库则认为,执行“保交楼”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优先顺序,部分亟欲需要支援的建案反因为政策而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此外,目前不少风险开发商也正面临各种纠纷,包含和债权人间的谈判,也影响保交楼的推进。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