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交樓宣示將滿一年 完工交付僅約3成

中國官方為救房市、穩經濟所做的「保交樓」宣示將屆滿一年。據調查,過去一年以來雖然多項政策工具齊發,然而目前僅約3成完成交付。造成這個情形的原因之一是紓困資金申請門檻過高。

在「爛尾樓」與「停貸」風暴之中,中國官方於去年7月宣布「保交樓」,從中央到地方陸續提出各式政策與方案,試圖拆彈。然而一年過去,整體交付情形仍不如預期。

據第一財經報導,建築業資訊平台「百年建築網」近日發布的調查資料指出,在全中國1114個正在進行「保交樓」專案的開發項目中,截至今年5月交付比例約為34%,其中華南地區達到56%,然而西南和華中則只有15%、16%。

這項數據顯示雖然房企力拼「保交樓」,不過整體進度仍較為緩慢。

報導指出,不動產開發商相關人士坦言,加大政策力道以來,確實有可喜之處,至少紓困資金相關措施正在推動,也讓大家看到了實實在在的開工和交付;然而,現實上卻也有困難之處,其中之一就是紓困資金「看的到吃不到」,許多資不抵債的開發商,拿不出充足抵押品,以至於難以申請紓困款項。

一名房地產業內人士提到,申請紓困資金沒有資格限制,一般從申請到放款大約需要半年左右,雖然行政流程繁瑣,但仍算迅速。然而,申請雖然沒有限制,審查卻設下重重門檻,並非無差別救助。「其中,最重要的門檻是專案資產要大於負債,政府需要審計相關資料,確認合格且資產可抵押後,才會通過並放款。」

這名相關人士還表示,不同城市發放紓困貸款所設定的抵押成數不同,有的7成、有的5成。成數設置越低代表抵押後可貸得的資金就越少。

報導提到,在重重限制下,除了沒有抵押物而無法貸到款項之外,也有不少專案無法拿到理想的金額,以至於「能夠復工但不夠完工,反而形成另一種爛尾樓」。

報導另引述國盛證券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保交樓進度稍慢且區域之間進展分化明顯。從目前已落實的保交樓資金看,後續總量資金仍需加碼,在地方、項目執行力道上也需加碼。

億翰智庫則認為,執行「保交樓」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優先順序,部分亟欲需要支援的建案反因為政策而無法及時獲得資金。此外,目前不少風險開發商也正面臨各種糾紛,包含和債權人間的談判,也影響保交樓的推進。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