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会议和中国内部权力斗争成为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德国编辑部网络认为,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对中国的未来有着非常不同的想法。但最终毫无疑问的是,谁能占上风,谁就将取得胜利。
中国领导层在国外通常被认为是以习近平为首的铁板一块。这是个简单化了的说法。共产党领导层在避暑胜地北戴河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传统避暑活动后,高层政治家们前往各省进行高调的实地考察。69岁的习近平访问了东北部的辽宁省,纪念了在这里为解放中国而战的解放军。在这个地区,比生命还重要的毛泽东雕像高耸入云,官僚主义的国有企业主导着疲软的经济。
66岁的李克强总理则来到了深圳。在这里,他为经济改革家邓小平扫墓,并相当明显地对经济上的荒凉局面进行了侧面打击。他说,中国“必须继续改革开放的进程”,“长江水不会倒流”。他在考察路途上发出的信号与习近平发出的信号差别不可能更大了。当然,中国人并不是不知道这些比喻的意义,因为事实上,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国家无疑正在倒退到长期以来被认为已经被克服的过去。习近平将政治控制置于经济增长之上,提倡意识形态的忠诚而不是实用主义,并以其教条式的清零战略使经济陷入停滞。
李克强敢于做出如此具有批评性的举动,与他目前的地位有关。他多年前已被习近平挤到一边。现在,他即将退休。但这位总理想在即将召开的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上交出他的权力前,再一次振臂一呼。其实,出身卑微的李克强是一个同样可以发展的中国的象征。他与习近平的差别,仅在传记方面就非常巨大。李克强是一个有才华的经济学学生,被描述为调皮和大胆。习近平是一位革命者的儿子,被认为是共产党的机器,缺乏魅力。两人对国家的经济未来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李克强倡导回归市场经济,而习近平则寻求更多的社会主义。习近平呼唤民族主义情绪,并发誓他的人民要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战斗。但中国的路线斗争结局已定。在李克强退休的同时,习近平将宣布他第三任期的到来。而李克强对经济改革的呼唤最迟将在那时归于沉寂。
《新苏黎世报》认为,单独统治者习近平将意识形态置于一切之上,这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习近平希望在秋季被确认为第三任共产党领袖。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不会危及他的地位,但会明显削弱他。在北戴河会议期间,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没有在媒体露面。
习近平希望在秋季的共产党大会上被确认为党的第三任领导人。202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时将选举他为国家元首,让他再干五年。习近平的计划在党内是有争议的。北戴河会议的相关讨论可能特别激烈。经济动荡可能造成了额外的内部压力。但对习近平来说,意识形态和政治是优先于经济的。今年春天,他宣称,中国必须坚持甚至受到国内专家争议的清零战略,甚至以牺牲经济为代价。习近平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对科技部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由此破坏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外国公司抱怨中国的经济日益孤立,正在探索将业务迁往其他国家的可能性。
习近平正在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政府和党内许多人都在密切关注这一点。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习近平作为专制者的地位似乎很稳固。在过去十年里,习近平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在国家所有重要职位上。在军队,警察和情报部门,习近平的亲信几乎都在关键岗位上。他的地位不太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因为批评者不敢站出来。然而,在填补25个政治局和7个常委席位时,习近平很可能不得不在党代会上作出让步。习近平的领导地位会受到削弱。
以经济实用者主义著称的李克强正试图挽救他还能挽救的事。他的时间不多了,数月来,李克强对习近平的行为越来越不满。但他将不得不在秋天辞去总理职务。他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了。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25a13086-ef5a-4b9d-8570-a7d4126db46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