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丁丁保卫战”,寓意深远

昨天愚人节,澎拜新闻的一个报道夺人眼球——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以前听说过《丁丁历险记》,丁丁在历险之后又闹出这么大动静,打响了“保卫战”?仔细一看,原来是隔离中的外籍人士,阴茎意外勃起50多小时,在上海八院、六院专家通力合作下,在院领导大力支持和协调下,终于把洋丁丁治得服软了,保住了洋患者的丁丁,被渲染成“丁丁保卫战”了。

不出所料,这“保卫战”引发广泛吐槽。与透析病人、哮喘病人被拒收治疗导致死亡比,洋人的“丁丁”受到的精心治疗呵护反差太大,表扬“丁丁保卫战”无异于拉仇恨。“丁丁”异常崛起宁死不屈,比哮喘病发的致命性不是一个层次的,前者至少没有生命危险,顶多以后不好使了而已。关键还不是国产“丁丁”,对洋货超过国货的重视,寒了国人的心,挨骂是应该的。

大家都表达愤怒了,我就不凑热闹了。不过,还想引申一下“保卫战”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假装很理解医院的处境的样子,强做解人给他们圆圆场。

首先,大家要接受内外有别的现实或潜规则。我们这旮瘩一向对自己人不见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句口头禅就很说明问题:别拿自己当外宾哈!自我贬低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介绍自己老婆得说“贱内”,儿子是“犬子”,尊别人太太是“宝眷”,别人儿子是“令郎”。对外宾无微不至的客气是没拿他当自己人,对自己人太热情就“见外”了。所以,漠视自己人的痛苦是一种感情上的担当,是“不惯毛病”的严格要求,“严是爱宽是害,不打不骂不成材”嘛。只有在对自己人冷漠残酷的环境里,才能促使国人自立自强及养成忍气吞声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不给社会添乱。对外人外宾的客气和呵护,其实让他们失去了磨练的机会,成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的概率增大。“宝剑锋从磨砺出”,就是要磨砺自己人,哪能把外人磨锋利了呢?这么解释,那些疫情期间看不上病的人心里该舒服点了吧——原来是做自己人的福气和福利呀?要有主人翁的担当意识,不能拿福气去换客气哦。

其次,有追求的医生除了医者仁心之外,还对一些奇怪的病症有强烈的探索心,遇上特异的病例就有发现与探索的热情。反而对常见病就松懈多了。该洋丁丁的异常勃起是镰状细胞贫血所致,这种异常勃起多见于欧美国家,在国内极为罕见,手术极具挑战性。泌尿科医生多年未见这种病例,碰巧遇上海外引进的“异常勃起”,肯定有一种艳遇的惊喜,“见猎心喜”是专业人士的正常心态,做一台极具挑战性的手术是可遇不可求机会。我估摸着,上海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见多识广,大都市到处都有外国人,他们不会把给洋人看得多重,只是洋人丁丁的病症太有挑战性,才吸引了医疗专家的注意力。还是怪国产丁丁不争气,很少“镰状细胞贫血”,得不上这异常勃起症,只能围绕着洋丁丁会诊了。我相信上海本地人若有勃起50小时的异常者,六院的专家们一样会热心收治,直到让丁丁彻底服软为止。

相关文章:上海六院的“丁丁保卫战”推文,被骂不冤

这还是个文化碰撞和融合的问题。中国文化趋于内向和阴柔,与张扬、阳刚的西方文化互补性很强。以柔克刚是中土文化的精髓之一,《道德经》秘笈:“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洋丁丁异常强硬勃起,正是上海医生展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自信的机会,手到擒来,让洋丁丁服软。本来,“怀柔远人”就有以柔克刚,驯化洋人的挺硬为软痿之意。他挺由他挺,明月照枯井;他硬任他硬,清风拂山顶。经此一役,上海六院美名远扬——专治各种不服软!

更意味深长的是,这个治疗异常勃起的手术是十多天前做的,直到昨天才宣传,正是上海封城之际,这象征着坚挺静止与柔性精准两种防疫思路的交锋。医疗界是不是在影射坚挺静止派是“异常勃起”?是“镰状细胞贫血”的症候?想给强硬勃起派实施“尿道海绵体分流术”?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一丘千千壑)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