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反腐迷思

中纪委全会周三闭幕,新华社公布了会议公报,并根据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的讲话演绎出一篇题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评论。要旨无非是:反腐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仍然很严峻,反腐永远在路上。

一如一些观察人士指出的,中纪委全会公报也好,新华社的评论也好,都用了相当篇幅吹捧习近平。其中特别提到习近平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等。

“原创性”是自诩,不过,一些频繁使用的反腐词汇的确带有浓厚的习氏政权特征。

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隐患

全会突出强调要“聚焦政治忠诚和政治安全”,“及时消除政治隐患”,这几个词透露出习近平的核心关切。

“政治忠诚”是习近平全面掌握大权后始终耿耿于怀的事情,原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精通习近平的心理,所以他说出“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他对习近平的忠诚度究竟到了何种程度无人可知,但他凭这句话进入了中共核心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

与此相反,一些忠诚度被指稍有欠缺的,比如前网信办主任鲁炜,尽管不遗余力搞网控,监视舆情,网民痛恨之极,蔑称“网络沙皇”,仍然被党中央指为“两面人”,落马了。

随着习近平登上权力顶峰,对“政治安全”的重视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分析认为,习近平讲政治安全,讲的是政权安全,首要的是他个人的安全。一个悖论是,直接维护中共政权安全的“刀把子”公检法成了重点清洗的目标,所谓“孙力军政治团伙”就是一个范例,外界到现在也不清楚这个政治团伙究竟做了什么“犯上”的事情。

“政治隐患”,比较费解,它不如政治忠诚那样直白,可以向领袖表忠。隐患是什么,容易臆测。习近平20大后登上权力顶峰,中央委员会,几乎是清一色的习家军,政治安全达到空前的高度,为什么还要大谈“政治隐患”? 

但从20大之后一年多来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习近平还是感觉不安全,20大开过后几个月,他提拔起来的秦刚和李尚福就出了问题,这两人出事出得很蹊跷,到现在党中央也没有交代他们被罢免职务的原因。与此前后,军内大整肃,火箭军将领一锅端,这是在“政治安全”的考量下清除“政治隐患”吗?

政治隐患,这是一个看不见的无底洞,当党国领导人不安全感如此强烈的时候,什么都可以被视作是政治隐患,而政治隐患也就成了清除对手最好的借口。

外界关心的还挂着中央委员名义的前外长秦刚和前防长李尚福的下落本次会议没有任何交代。两人因为何种理由落马,涉及政治忠诚,政治安全,还是政治隐患?三把枷锁,好像那一把都能套上。

三不腐神曲

反腐越反越腐,中共念念不忘“三不腐”。中纪委全会公报至少两处提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高压态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个词如果是威慑党员不要贪腐还说得通,如果是要根除贪腐的话就无逻辑可言。“不敢腐”,意味着党怀疑你有可能腐,但是要让你不敢腐;“不想腐”,这可能是中共常说的“灵魂深处”的革命了,天知道,谁人想不想腐?这里面唯一比较理性的可操作的是“不能腐”,这就涉及到如何从制度上根除腐败的问题,使其“不能腐”。

“三不腐”,习近平多次提到,从中共越反腐越腐来看,习近平的重点是要党员干部臣服,不敢,不想,这些词语仍然在他所说的“政治忠诚”的范畴。如此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海外的观察人士都把习近平的反腐称之为“选择性反腐”,对领袖不够忠诚,就是最大的腐败。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这是一个习近平使用过的老句子,当年曾让对其进行政治改革颇有期许的人充满希望。中纪委这次的全会公报中并没有提到,但新华社配发的评论却提到了 。新华社评论的副标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文中关于防止腐败的表述似乎比中纪委要“深刻”:“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从习近平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使用这句话,整整十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中共党内腐败愈演愈烈,一些分析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果要得到贯彻,就是要对越有权力的人越要从制度上限制他的权力。而在中国,最有权力的人,就是集党、国、军所有大权于一身的习近平,他不仅没有把丝毫的权力关进笼子里,还可以随意改变制度。比如,以“修宪”的名义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从而为自己永久掌权铺平道路。现在,在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隐患三大枷锁之下,还有谁敢企望最高领袖能够限制自己的权力呢?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