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腐迷思

中紀委全會周三閉幕,新華社公布了會議公報,並根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的講話演繹出一篇題為『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的評論。要旨無非是:反腐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形勢仍然很嚴峻,反腐永遠在路上。

一如一些觀察人士指出的,中紀委全會公報也好,新華社的評論也好,都用了相當篇幅吹捧習近平。其中特別提到習近平從嚴治黨,創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誌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等。

「原創性」是自詡,不過,一些頻繁使用的反腐詞彙的確帶有濃厚的習氏政權特徵。

政治忠誠政治安全政治隱患

全會突出強調要「聚焦政治忠誠和政治安全」,「及時消除政治隱患」,這幾個詞透露出習近平的核心關切。

「政治忠誠」是習近平全面掌握大權後始終耿耿於懷的事情,原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精通習近平的心理,所以他說出「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他對習近平的忠誠度究竟到了何種程度無人可知,但他憑這句話進入了中共核心機構—中共中央政治局。

與此相反,一些忠誠度被指稍有欠缺的,比如前網信辦主任魯煒,儘管不遺餘力搞網控,監視輿情,網民痛恨之極,蔑稱「網絡沙皇」,仍然被黨中央指為「兩面人」,落馬了。

隨着習近平登上權力頂峰,對「政治安全」的重視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有分析認為,習近平講政治安全,講的是政權安全,首要的是他個人的安全。一個悖論是,直接維護中共政權安全的「刀把子」公檢法成了重點清洗的目標,所謂「孫力軍政治團伙」就是一個範例,外界到現在也不清楚這個政治團伙究竟做了什麼「犯上」的事情。

「政治隱患」,比較費解,它不如政治忠誠那樣直白,可以向領袖表忠。隱患是什麼,容易臆測。習近平20大後登上權力頂峰,中央委員會,幾乎是清一色的習家軍,政治安全達到空前的高度,為什麼還要大談「政治隱患」? 

但從20大之後一年多來事態的發展可以看出習近平還是感覺不安全,20大開過後幾個月,他提拔起來的秦剛和李尚福就出了問題,這兩人出事出得很蹊蹺,到現在黨中央也沒有交代他們被罷免職務的原因。與此前後,軍內大整肅,火箭軍將領一鍋端,這是在「政治安全」的考量下清除「政治隱患」嗎?

政治隱患,這是一個看不見的無底洞,當黨國領導人不安全感如此強烈的時候,什麼都可以被視作是政治隱患,而政治隱患也就成了清除對手最好的藉口。

外界關心的還掛着中央委員名義的前外長秦剛和前防長李尚福的下落本次會議沒有任何交代。兩人因為何種理由落馬,涉及政治忠誠,政治安全,還是政治隱患?三把枷鎖,好像那一把都能套上。

三不腐神曲

反腐越反越腐,中共念念不忘「三不腐」。中紀委全會公報至少兩處提到:「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強化高壓態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個詞如果是威懾黨員不要貪腐還說得通,如果是要根除貪腐的話就無邏輯可言。「不敢腐」,意味着黨懷疑你有可能腐,但是要讓你不敢腐;「不想腐」,這可能是中共常說的「靈魂深處」的革命了,天知道,誰人想不想腐?這裡面唯一比較理性的可操作的是「不能腐」,這就涉及到如何從制度上根除腐敗的問題,使其「不能腐」。

「三不腐」,習近平多次提到,從中共越反腐越腐來看,習近平的重點是要黨員幹部臣服,不敢,不想,這些詞語仍然在他所說的「政治忠誠」的範疇。如此來看,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海外的觀察人士都把習近平的反腐稱之為「選擇性反腐」,對領袖不夠忠誠,就是最大的腐敗。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這是一個習近平使用過的老句子,當年曾讓對其進行政治改革頗有期許的人充滿希望。中紀委這次的全會公報中並沒有提到,但新華社配發的評論卻提到了 。新華社評論的副標題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重要講話精神」,文中關於防止腐敗的表述似乎比中紀委要「深刻」:「腐敗的本質是權力濫用,必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從習近平2013年1月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二次全會上使用這句話,整整十年已經過去了。為什麼中共黨內腐敗愈演愈烈,一些分析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如果要得到貫徹,就是要對越有權力的人越要從制度上限制他的權力。而在中國,最有權力的人,就是集黨、國、軍所有大權於一身的習近平,他不僅沒有把絲毫的權力關進籠子裡,還可以隨意改變制度。比如,以「修憲」的名義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從而為自己永久掌權鋪平道路。現在,在政治忠誠、政治安全、政治隱患三大枷鎖之下,還有誰敢企望最高領袖能夠限制自己的權力呢?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