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 财政压力迫公务员降薪

近期,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问题愈发显著。在北京政府倡导“紧日子”的背景下,多个地方政府采取降薪措施,以致于公务员和国企职员的薪资待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公务支出和接待费用上也大幅缩减,反映出地方财政长期紧绷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失衡的现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自去年底中国财政部在会议中提到“紧日子”以来,今年3月的“两会”上这一词汇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这直接引发了各地公务员的“降薪潮”。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位科级公务员刘小姐称,她的月薪不到4000元(人民币,下同),而往年通过考核目标,她还能获得5至10万元的年终奖金。她坦言,“以前就指望着年底的奖金过日子,今年过年时听说奖金没了,立刻就哭了出来。” 

报导还指出,受“紧日子”影响的不仅是公务员,金融行业的降薪现象也频繁出现,甚至有员工已经领取的奖金被追回。近期,多地公立医院的薪酬制度改革也被解读为降薪措施。

上周,山东省传出省属事业单位“全部转企”的消息,虽然当地政府辟谣称这是“误读”,但并未明确否认事业单位人员的转制消息,这引发了社会对“铁饭碗”制度变革的担忧。

为了应对财政压力,各地政府部门也采取了各种节省开支的措施。例如,苏州要求高铁沿线的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公务接待则尽量安排在机关餐厅,并提供员工餐。安徽省则推行无纸化办公,要求冬季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严禁同城接待。

陕西省政府提出,办公用房能不修的不修,能小修的不大修,超8年的公车继续使用,严格控制采购费用,并加强差旅审批。湖南省也规定,公务用车的更新必须同时满足使用年限超过8年、行驶里程超过25万公里的条件,提倡公务接待在机关餐厅进行,闲置的用车设备要交由属地公务仓管理。

报导还称,荷兰安智银行(ING Bank)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正面临巨大压力。过去,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这一收入来源几乎枯竭。2024年上半年,中国土地出让收入为15.3兆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5.7%。

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在去年底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为A1,但将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穆迪指出,地方债务过高,加之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财力下降,这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产生了严重影响。

要缓解当前的财政危机,报导指出,调整税制是一个可行的途径。自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穆迪分析师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地方政府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但仅获得了约一半的税收收入。”

近日结束的三中全会承诺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失衡问题,增加中央政府支出以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同时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和征税范围。三中全会后,中国财政部表示,考虑将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政府。2023年,中国的消费税收入达1.61兆元,占税收收入的约8.9%。

另外,增加税收也是解决财政问题的一种方法。中国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撰文指出,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30%左右,而2019年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后,2023年这一比重降至26%。楼继伟认为,有必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综合来看,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种最为合适,也能推动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