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陆运外 水运亦沦陷 大陆食用油与化工油混装曝光

日前,陆媒新京报揭露油罐车混运食用油与煤制油的事件。7月13日,财新报揭露称,不仅是公路货运,食用油经水路运输也存在混运现象,并指出假的洗舱证明容易取得,即使实施专货专运政策,亦难以遏止。

相关报导:用运化学物品的油罐车运食用油 中储粮引众怒 各界谴责中国投毒

相关报导:油罐车丑闻未解决 大陆平台下架货车轨迹查询功能

前段时间,新京报曝光中国食用油与煤制油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混运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投毒讨论。13日,财新报进一步报导揭示,这一问题不仅存在于公路运输,在水路运输中亦普遍存在。尽管大陆部分地区实施专货专运政策,但由于虚假的洗舱证明容易获得,相关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财新报称,长期以来,无论是海运还是内河运输,食用油都没有专门的运输船只,混装其他油品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位食用油专用运输船的船长透露,“过去没人监管混运,只要提供洗舱证明就可以了,洗舱过程也不严格,只要自己随便处理一下,再开一个假的洗舱证明,粮油企业也不会细查。”

一位船舶洗舱公司的负责人向财新报表示,运完其他油再运食用油在行业里非常普遍,只需要支付1,200到2,000元(人民币,下同),就能获取洗舱证明、油气消除证明和换品种证明。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公司已从事洗舱业务超过20年,客户遍及长江流域。

自新京报曝光食用油混运问题后,各大粮油企业开始整改,海事部门也加强了检查,要求提供发货和收货企业的货物证明,虚假的洗舱证明变得难以获取。据一位船长介绍,以前假的洗舱证明最多花费3,000元,现在需要上万元,成本的增加让许多食用油船只不再愿意承接其他货物的订单。

混装油事件自曝光起便引发舆论关注,让公众不安的是新京报记者韩福涛揭露中国运油乱象后,个人微博被注销。之后,相关平台也下架了货车轨迹查询功能。

中国的食用油水运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前者主要用于进口食用油,后者则是国内粮油企业间调货和经销商提货的主要方式。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各类食用植物油总量为1,111.7万吨,同比增长38.7%,其中棕榈油和菜油是主要油品。内河方面,长江海事局数据显示,2016年长江沿线植物油运输量达到600万吨。

报导指出,中国自201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系省际植物油船运输管理的通知》,要求自2021年起,从事长江水系省际植物油运输的船舶必须持有“化学品船植物油运输”营运证,原本持有“普货船植物油运输”营运证的船舶需退出市场或改建后换证。政策实施后,各大粮油企业自建了一批自营专用食用油运输船队。

但多名内河港航人士向财新报透露,即便在实施专货专运政策后,许多第三方食用油水运企业仍存在混运现象,主要是由于粮油企业监管不严,很多食用油运输船只需提供洗舱证明即可运货。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公众号“上海杨浦”曾发布文章指出,2022年7月,辖区内一艘液货船装载白油,该船舶的营运证核定的经营范围仅限植物油运输,而实际装载的却是属矿物油范畴的工业白油。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