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流芳百世的古诗词究竟妙在何处?本文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分享两点感悟:
1、五千春花与秋月,无非情与道
2、人景本一体,皆为此心来
对诗词进行分类,学术界有很多种分法,例如诗可以分类为古体诗、近体诗和变体诗; 词分婉约派与豪放派,等等等等。其实笔者认为不妨换个更宏观的角度,最终都归为这两大类:情诗(词)与道诗(词)。
情诗在这里不是那种狭义的“告白诗”,我们看思乡是不是情? 想念远在边塞的丈夫是不是情?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这也是情。 情分大小,但无论是小情还是大情,都围绕著“自我”在转圈。
而很多人忽略的“道诗”则是跳出框外看问题,很潇洒,浅显些说是富含哲理,暗示玄机。 宋代释可士的“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那种以苦为乐的境界,唯慧者方知其妙。
当然,情诗/词也可以写得很美很美(如欧阳修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情与道之美是不一样的,各有千秋。
开头先聊了一点点笔者对诗词分类的拙见,为何先提这个观点呢? 是为下面更精彩的内容做铺垫。
“人景本一体,皆为此心来”何解? 很多古诗词中都使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而笔者今天想分享的心得是: 如果您想使诗作或词作更有艺术感,除要有真心实意流露之外,还需将景与人融为一体。为什么? 其实物质与精神本来就不应该被割裂开来,“相由心生”在诗词歌赋中处处有体现,只待你我挖掘。
景人合一,为何又道“皆为此心来”? 因为说白了,我们吟诗作词,归根还是有为的,能做到“斗酒诗百篇”的只是少数人。 笔者窃以为题诗作词定要明确主题,然后字斟句酌,而所有的字词以及如何形容景物都取决于您事先定下的基调。举前人的妙作为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 北宋·秦观〈浣溪沙〉
正如同作曲,开始的准备工作肯定是把调定好,不然每隔几十秒就跑调了。所要表达的情或道,在自己心里应该是明确的,而其馀所有形容词、名词、所选之景皆为此调与此心起作用,有些是正面作用,有些是侧面作用。
顺著秦观这首佳词,能隐隐揣摩到这位大咖当时创作的思路。他要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那种淡淡的忧愁,但不是大悲,不需要哭得死去活来,而是一种在封闭空间里的淡淡忧愁,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所有形容词都在围绕这个调,例如轻、小、阴、淡、幽。
具体分析:寒是“轻”的,四处弥漫的寒气进到了一个很狭窄的空间里。这里“小”字绝不是乱用,开头已经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主人公八成是位女子,而且那种抒发的感情基本是淡淡的、郁闷的。
再看“淡烟流水画屏幽”这句更妙。乍一看淡烟流水,还以为是描写窗外的风景,结果却是“画屏”上的图,一下子就从天上掉到了人间,那种封闭感扑面而来。好比有人告诉你“我见到周杰伦啦!”,你问“哇!这么幸运!在哪?!” 结果对方回答“在YouTube上。”类似这种滋味。
秦观的笔,妙在对女子本人的描写非常少,我们甚至都没有看到一个“女”字,但“小楼”、“无赖”(无聊的意思)、“画屏”已经有几分暗示(古代女子很少出门),而且同时暗示了女子的大致身份(贫寒人家怎安装画屏?一定是有钱人家)。
再看“自在飞花”,外面的花那么自在,而女子却孤单地宅在家里,百无聊赖,“自在”进一步加深了主调。相信曾在封城期间宅在家的朋友们都很容易理解这种感受。
再往下看,“无边丝雨细如愁”简直可谓是千古绝唱,非常典型的融情于景,愁如无边丝雨啊! “无边”二字甚妙,与前面的自在二字照应: 花可以到处飞,而封闭空间里的我却不能;我所拥有的,竟只是无边的愁。梦与现实的差距多大呀!
最后一句“宝帘闲挂小银钩”才真正对女子本人进行描写,却依然委婉含蓄: 百无聊赖的她伸出玉手,将珠帘挂在小银钩上。“闲”字用得非常妙。为何不说“垂挂”呢? 没有“闲”字,此句则为纯景纯物;而有了闲字之后,人与物才融为一体。“闲”在此并非悠闲享乐之意,而是指女子在闺中无亲无伴、无事可做。或许有仆人伺候,但成日不出家门,此般富贵闲情又有何用?
所以作诗作词真的和作曲及拍电影很像,一切景的选取是为人而来,反映的正是人心。
如果您有一定文学基础,不妨尝试借鉴古人的手法,经常思索如何更巧妙地寓情于景,以达到人景合一,相信文字功力将与日俱增。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10c71f49-1977-4a49-af70-0571a34727da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