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专栏:“纽约青鸟”反衬了中国囚笼

6月4日,终年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一则秀有“Stand Strong WITH TAIWAN”字样的广告出现在它知名的分岔路大楼看板。广告缘由,是为呼应前不久在台湾青岛东路抗议国会扩权的民众集会,而有海外侨民自行集资募款,设计出了这段30秒的台湾意象动画(24小时间隔播放)。不过,基于宣传地点(繁华的商业区)、广告属性(正面氛围),使得这支广告的目的,到头来并不在批判自己的政治对立面,更大成分,却是以“站在世界十字路口”的姿态,对台湾那些身处第一线关切国政的民众做出回响。

当天活动聚集了数百名纽约老中青三个世代台侨,其中不难撇见和前不久“BIG电影”纽约首映及“湾声乐团”纽约首演的同一面孔,更不乏名符其实“公妈应援”的祖父母级老侨。如此,这样的回响,自然也带有基于特殊处境下的“台式乡愁”,也就是“纽约青鸟”(之后还有其他国家城市、国家响应,地理名称应该会再增加)广告上架行动,终究在呈现民主、自由台湾的真实存在,今天抗议国会扩权也许是这场海外发声的触媒,但“台式乡愁”本身向来并不具政党垄断性,6月4日时报广场上那些“熟面孔”,多有十年前无党的柯文哲、后来创办时代力量的黄国昌支持者,那时他们不也一样不计回报为柯、黄出钱出力、热情款待,只是十年一觉,才发现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另外,“Stand Strong WITH TAIWAN”上架的时间点在6月4日,因“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之故,难免让人别有政治联想。事实上,在这之前,中国海外民运团体(民主派)不是没有相关纪念活动(每年例行),例如华人群聚的纽约法拉盛(中国移民占多数),6月2日就有一场纪念天安门广场大屠杀集会,只是当天除了有中侨参与纪念,另也有一帮中共支持者在周边闹场,他们除了反呛高喊“共产党万岁”,因为眼见有台湾人也出现在纪念六四活动上,竟向其连番斥喝“滚回台湾”,画面颇为“肃杀”。

相较于6月4日时报广场“Stand Strong WITH TAIWAN”广告上架活动(之前台侨、学生透过网路串连,号召前往打卡),尽管它的动能始于台湾内部激烈的政治争斗,惟它的目的在鼓舞各地台湾志同道合者,而非借由外在舞台批判内部反方,气氛上也就呈现了一片欢欣祥和。不过,海外台侨之所以能对支援台湾这般“乐此不疲”,长期以来,当然也建立在两个关键基础,一是“意见表达自由”,一是“经济自由”。

前者,走过黑名单时代,台湾早没有“自己海外行为连累国内家人”的风险,但那些在法拉盛举布条声援六四的中国移民,胆敢站出来,几乎就已不指望回祖国和家人团聚。台侨是对台湾政治持续抱有期待而参与海外政治活动,但有多少盼望中国民主化的中侨,是以坐等奇迹的心情在面对中共做最后一搏。其次,这次纽约时报广场广告集资,三小时在上千人赞助下达标(约8万美金),同时代表了海外台湾人对家乡政局的高度关注,另方面也说明了出门在外,向来都是台侨对台湾政客予以财力支援(例如帮忙募款),而非台湾政党或政客为之赞助反馈。台侨的“经济自由”,很大程度便决定了他们海外政治表态的自主性,这点,更是那些经常受控于中国外交单位的“海外小(老)粉红”从未曾享受过的特权。

看待“纽约青鸟”的视角,尽管无以回避它就是一场台湾国内政治喧哗的海外延伸,却也因为“六四”这样的时间点,它再额外反衬了许多中国人尽管早已移居美国,也未必就能完全挣脱中国的囚笼。最后,借由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愈加显现所谓“台湾意识”并不全然就是政党意识,或者一定和个人血缘出身有关,而是长期作为一个被(中国)压迫的群体,终究养成了某种心灵状态,即自知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被世界重视,尤其才能得到公平竞争(国际上)的机会。纽约时报广场的看板是对所有人开放,乌克兰遭俄罗斯入侵期间,时报广场也曾出现许多支持乌克兰的意象广告,背后出资者则多仰赖美国在地富豪慷慨义助(包括UBER,还有多个非营利组织),广告商毕竟在商言商,资本带来了话语权,这也是关于“纽约青鸟”的另一段阐释说明。

※作者为《上报》主笔。全文转自上报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