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一點就着

免責聲明:文章里的「精英」一詞,只是為了行文方便。不代表本人對其品德、操行、價值觀的認可。你可以將其替換為「成功人士」「有錢人」等。

這屆年輕人對這屆精英的恨意,到了我們再也不能無視的地步。

最近短短几天,兩個大炸彈在輿論鬥爭的前沿陣地——微博,相繼引爆。

響聲震天動地,失聰者也能聽得見。

一向風評不錯的演員張國立,深夜發了一條微博:

收工、記不清這是第幾個大夜班了。

明星曬辛苦,雖然有點矯情,但也是常規操作。但是這屆年輕人忍不了。

「我特麼天天上夜班,一個班一百多塊錢,咋這麼矯情呢」

「下次把日薪透露下,我們跟老師一起開心」

張國立有點委屈,隔了幾天繼續發博:

「還是大夜,發了就還會着罵。但我卻恨不起來,因為我一個老人還在開心工作着。」

這次粉絲比較給力,基本控制住了局面。另一個姓張的就沒這麼幸運了。

五四這天,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直接被罵上了熱搜。

「當我們忙着做各種致敬青年的策劃時,青年們正在睡覺」

加上標點符號,不到30個字,影響力卻堪比薩拉熱窩的那把手槍。青年們床都沒下,便紛紛操起新時代的手雷——手槍,向張軍擲去。

炮火之猛烈與持久,令人嘆為觀止。

「你們騰訊的老年人,就會搞些無病呻吟的策劃。天天想着騙點擊賺流量,一天不炒作會死,還是一天不抄襲會死?」

「黃鼠狼給雞拜年雞居然還沒起床」

我必須摘引的一條是:

「我不睡覺幹嘛?去你家把你抓出來掛在路燈上嗎?」

發言者是一位女網友,頭像寫着「女同性戀」四個字。巾幗不讓鬚眉。

張軍說的那句話,或許是個調侃或玩笑。但是怒火中燒的這屆青年,才沒有功夫分辨,大家認定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中年精英,大過節的存心給年輕人添堵。

其實,張國立和張軍說了什麼,並不重要。熔岩在地表下橫行,總能找到突破口。他倆就是那倒霉的火山口。

他們是替整個精英群體背鍋。如果你屬於精英群體,就沒有理由幸災樂禍。因為擊鼓傳雷的遊戲,才剛剛開始。刺激的還在後頭。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精英,可以參考以下標準:工資在當地平均工資兩倍以上;或一線城市買了房;或在50人以上的企業做到中高層。

因為我發現有些朋友不能客觀認識自己的位置,必須提醒一句:是不是精英,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由收入、財富比你低的人說了算。

統計局權威數字: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全年)。

重要的問題是,年輕人這麼大的恨意,從哪裡來?又會向哪裡去?

仇恨的源頭:房價高,工資低,工作累。

年輕人在日常中感受到的內卷和焦慮,發泄為沖向張國立和張軍們的滔滔怒流。

理性分析的話,這仇報得不符合「冤有頭債有主」的古典原則。張國立掙多少錢,是市場給的。張軍掙多少錢,是騰訊給的。

他們都沒有從罵他們的年輕人那裡偷錢搶錢,罵他們的年輕人也不是受他們虐待的下屬。

但是年輕人要噴你,不需要理由。你也沒有辦法挨個去講理。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是我們社會的一場時代病,病症表現在年輕人身上,病根和藥方卻不能到年輕人身上去找,而只能去精英身上找。

每一代年輕人都會有一個憤怒期。他們的能量,可以用來建設,也可以用來破壞;可以用來行善,也可以用來作惡;可以通往天堂,也可以通往地獄。

如何應對年輕人的憤怒,取決於精英群體。年輕人是被動的,精英是主動的。

但是問題的困難之處就在於,精英群體並未表現出要負責任的意識,和能負責任的能力。

這兩天還有一個被罵慘的名人,是前時尚集團總裁蘇芒,跟張國立張軍相比,蘇芒挨罵一點都不冤。

她在節目裡談起「內卷」,把這個詞當成一個網絡流行詞,而且給出了自己的「獨到」解釋:

「內卷是一種競爭壓力,來自於欲望和惰性的差距」。

本來想飆金句,結果飆砸了。

內卷原本是指整個社會處於無效競爭、低效競爭的狀態。蘇芒把它說成年輕人不想參與競爭,想過好日子卻又不願意奮鬥,當然是離題萬里。

蘇芒的言外之意是,你看我,我的成功配得上我的勤奮。

別人的痛苦之源,她的優越之源。不挨罵才怪。

我勸明星朋友們,不要輕易談論這些自己並不真正理解的社會議題。形勢已經變了。不是名人說什麼大眾都說香的時代了。

我並不贊同那些敵視所有精英的年輕人。憤怒可以,但光有憤怒,不能讓我們擺脫眼前的困境,反而有可能驅使我們為其他人火中取栗。

但我還是認為,這個問題能否有解,取決於精英群體的作為。

精英們,醒一醒!

追根溯源,精英之為精英,不在於年入多少萬、家有幾套房、孩子上哈佛劍橋,而在於能否作為一支自主的力量行動起來,解答這個社會的重大問題。

一個社會如果只有一小群暴發戶,和一大群對這群暴發戶憤怒不已的年輕人,是極度危險的。

三角筆記:每一代年輕人都會有一個憤怒期。他們的能量,可以用來建設,也可以用來破壞;可以用來行善,也可以用來作惡;可以通往天堂,也可以通往地獄。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人間三角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