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反诗

古时候把写反朝廷的诗,称之为反诗。

反诗古今有之,如要追溯,可以上至商汤,下至红朝。商汤讨伐夏桀,伊尹作《汤誓》,其中有“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用白话说,就是“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毁灭,我愿意和你一同消亡!”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时喊的:“大楚兴,陈胜王。”也可以说是反诗。

嗣后,每逢天下大乱,朝代变更之时都会出现反诗,最著名的是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水浒》中的宋江流放到了沧州,在浔阳楼酒后,一时兴起,在墙上写了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发配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添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在诗中流露出比黄巢更强烈的造反动机,于是便有了他后来逼上梁山,聚众造反的故事。

每逢归国度假,我喜欢去成都旅游。去成都必逛春熙路,逛春熙路必去一家星巴克的楼上喝一杯咖啡,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对面路口,一块石达开就义处的石碑,碑文上镌的是石达开写的一首反诗——《入川题壁》:“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鐡。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一八六三年石达开在这里就义,据传他被受凌迟,千刀万剐,舍身领受,竟毫不吭声。

手捧咖啡,遥望石碑,从石达开的慷慨就义,联想到太平天国的内斗,从太平天国的内斗,又联想起另一场由苏俄操纵的农民起义的内斗…… 

顺著反诗逻辑链联想,脑际里突然跳出了另一首反诗(词)《沁园春·雪》。 

据中共党史言之凿凿记载,一九三六年冬天,红军长征至陕北苏区,在一个大雪封山之夜,毛泽东住在干部白治民家中,突然诗性大发,在陕北白麻纸上写下此词。但据网上和稗史流传,此诗是由胡乔木执笔的,语也凿凿。党史稗史,孰真孰假,见智见仁,明眼人心中均有准绳,老夫在此不作赘述。 

提起这首《沁园春·雪》,大凡在大陆受过教育的老人,几乎人人能背诵,惟恐后生家不知,老夫不嫌其烦,现全文抄录: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却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国军和日寇八年血拼,已经精疲力竭,毛泽东瞅准争夺江山的时机成熟,于是在重庆谈判时,将这年的反诗,在《新民报》和《新华日报》等左派报纸上抛出,争夺舆论高地。 

当傅斯年读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反句时,立刻击案而起,给蒋介石写了一信,直斥“此人有帝王思想……” 

傅斯年是看透毛泽东的,毛泽东也恨透傅斯年。当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打工,整天捧著读者的借书单,在汗牛充栋的书库中忙碌,这是一门苦力活,以致他晚年在接待埃德加斯诺时抱怨说;“他们不把我当人,木匠的月工资是十块,我的工资只有八块,连木匠都不如……”其实他对在北大受的冤屈,还不至于此。那时傅斯年常来借书。他看不惯毛写字潦草,出口狂言的草莽习气,教训他练好书法。毛却与其顶撞,傅斯年一怒之下,撩了他一个巴掌。就这一巴掌,铸下了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仇恨,由后世无数知识分子的血泪来偿还……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已成气候,傅斯年作为无党派人士和黄炎培,章伯钧等人一起去延安访问,谈话中他对毛泽东颇露不屑,讥讽“堂哉皇哉”。临别时,毛抄录了章碣的一首《焚书坑》唐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古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送给傅斯年,颇有老子已经不是当年图书馆的苦力,现在是鸟枪换炮的草头王了,其小人得志心态暴露无遗。此幅墨迹至今还陈列在台北中央研究院的“傅斯年图书馆”内,老夫曾亲眼见过。 

近有微信传来:“毛登基后傅家便遭血洗,其侄子傅乐焕自杀,其母亲坟墓被炸,头颅被点天灯,沾亲者均被入狱批斗。祖先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遭劈棺抛尸,傅家三百年祖宅百馀坟墓全部被砸毁……” 

历史上每有反诗出现,必遭官家整肃,中共执政后更甚,从反胡风、反右到文革……但蒋介石却不谙历代帝皇的恐惧震慑文人之道,反怀妇人之仁,任其泛滥,中华民国焉能不败? 

忆及八十年代初,老夫在出版机构工作时,听领导传达陈云报告(只准听不准做记录):“当年我们利用国民党的新闻自由钻了空子,我们要接受他们的教训,严加把关,不能让阶级敌人钻我们的空子……” 

呜呼,两党相比,老夫不得不嗤笑国民党的无能;不得不赞叹共产党的厉害,不得不膺服伟光正的高明,当然也不得不三呼万岁! 

二〇二一年二月十五日于食薇斋北窗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