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经济正面临房市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债务高涨、劳动人口下降、外资撤离、贸易壁垒、经济趋缓等8大“痛点”,且旧经济模式正在崩溃。
根据报导,中国这个全球第2大经济体所陷入的困境,即有“房地产─增长引擎熄火”、“消费者信心─萎靡不振”、“消费者价格─通缩之国”、“债务─强弩之末”、“人口─劳动者数量减少”、“外国投资─撤离”、“贸易─壁垒提高”、“经济增长─放缓”等8大痛点。
报导指出,房地产曾占中国经济年产值的约1/4,但这一长期荣景在2020年戛然而止。由于担心债务膨胀,中国政府划出“三道红线”,限制建商获得宽松信贷的管道。加上疫情期间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受到干扰,房市雪上加霜,导致建案销售、施工和投资急剧下滑,房地产这一带动经济成长的引擎遂告熄火。
而房市的低迷,加剧了中国消费者的悲观情绪,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憧憬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至今没有恢复。过去中国人不惜背上沉重房贷买房,如今房市风雨飘摇,只好捂紧钱包,2023年消费远低于疫情前水平。而企业面对疲软的消费需求不愿投资和招聘,这从极高的青年失业率中看得一清二楚。
中国消费和民营投资疲软导致通货紧缩,与过去几年困扰全球多数地区的通货膨胀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消费者价格几个月来一直持平或下降,通货紧缩使家庭和企业更难偿还债务,压力进一步加重,成为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但中国官员不愿意开足马力刺激经济,担心房地产泡沫再次膨胀,加重本就庞大的债务负担。
同时,中国整体债务已扩大到GDP的300%以上,远高于美国的25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向建商出售土地是地方财政重要来源,但现在已经枯竭,导致财政压力与日俱增。而建商在中国债务中比重相当大,成为银行业最大的两个风险。面对经济成长乏力、通货紧缩和房市动荡,银行的贷款损失可能增加,抑制银行向经济注入贷款,进一步为经济成长造成压力。
报导指出,人口是早就在酝酿之中的问题,如今开始困扰中国经济。虽然中国劳动人口数量仍然庞大,但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带来的劳动力供应成长已基本耗尽。而出生人口减少,总体人口萎缩且趋于高龄化,意味著中国的劳动力和消费者规模将缩小。这些变化,将使中国未来更难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成长。
而随著中国前景越来越黯淡,外资正在逃离。自1998年有可比数据开始,中国工商业每季都有外资流入。但这种局面在2023年第3季宣告结束,中国国际收支首次出现118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净流出,外国公司不是清空离场,就是停止在中国的利润再投资,而股债投资人也撤出中国金融市场。中国在外资心中的光环已经褪色,不再是追逐丰厚回报和大量商机的宝地。
为寻求新的成长途径,中国政府大举投资工厂和新兴产业,尤其是绿色科技。但因国内需求不振,产品过剩严重,中国只有向海外寻找买家,试图透过加倍发展制造业和出口振兴中国经济,最明显的例子是汽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这遭到强大阻力,尤其是美国和其他已开发国家正紧缩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
中国以往可透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基础设施支出因应经济挫折,但如今中国对铁公路和机场的需求已基本满足。另一个刺激经济的办法是向家庭提供更多补贴或减税,但对高层来说,这种偏重消费的办法“带有西方政策的味道,属于浪费”。
报导最后指出,随著中国面临的经济挑战越来越多,刺激经济的选择越来越少,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成长,注定比现在还要疲软得多。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e3619cd2-ebee-4cdc-b384-d9ccc72ed4d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