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筛检处处浮现中资影子

不具医务化验却获批合约 行事不透明惹疑窦

在中国官媒大肆宣扬北京政府援助香港抗疫之际,香港传媒发现,有关说法言过其实,而“(中国)内地核酸检测支持队”队长余德文更自行指定合作机构,有违港府采购程序;而获批服务合约公司,绝大部分为中资或中企,其中一间由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在港中企更不具医务化验经验,使疫情筛检惹来更大疑窦。香港医务化验所总会主席李伟振表示,虽然这是港府首次采购如此大规模的医务服务,但亦不可章法大乱,更不应因为赶急而牺牲安全系数;传播学者陈智杰则认为,检测公司名字甫公布便惹来诸多质疑,只怕扩大武汉肺炎检测政策会“出事”,而事件亦反映市民对中国政府的信心下降。 

为加强香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工作,港府未经采购程序,直接向华升诊断中心、中国检验有限公司(下称中检)及 Prenetics三家公司购买核酸检测服务,为安老院舍、的士司机、食肆及物业管理员工四类高风险群组进行检测,声称该三间化验所能于短时间内提供数以万计规模的核酸检测服务,令本港现时每天只能进行约一万个检测以倍数增加,涉及“数以亿计”公帑, 但过程并不透明,而华升和中检除了有中资背景外,更问题多多。 

华升成立一月后获大单 与美国黑名单公司同属深圳华大

当中,获港府聘用以向高危群组进行检测的华升,于本年6月9日创办,一个月后便获得港府的采购服务合约,有评论质疑,华升是为服务合约而生。而端传媒翻查公司注册处数据更发现,前医院管理局主席胡定旭7月中以华升董事身分陪同特首林郑月娥视察后两天,才正式成为华升董事。胡解释,那是因为董事的委任须经一定程序和文书工作,需要时间。 

另外,根据公司注册处资料,持有四成华升股分的华大基因健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由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而深圳华大旗下另一子公司 – 新疆丝路华大基因科技,曾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黑名单,原因是有关公司涉嫌强制采集维尔吾族人基因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打压维族人士。 

《苹果日报》亦指出,作为华升母公司的华大,其董事之一的华寿恩,是2012年DR集团美容毒针事故中涉事实验室的时任总监,但未被检控。本身是医生的立法会逸员郭家麒质疑,这可能会让人质疑有关实验室的质素和公信力。 

中检为质检局在港企业 不具医务化验资格却获服务合约

至于另一间获得服务合约的中国检验有限公司,《明报》发现,该公司及旗下检测中心的中龙检验认证(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主要提供商品或汽车检测认证等服务,并无经营医务化验业务,其实验室亦未获医务化验所认可。民政事务总署其后回复该报,指检测服务将由“中龙”伙拍本地合资格化验所提供,即“中龙”是检测服务承办商,但当局拒绝披露“中龙”伙拍化验所的名单及采购费等详情。 

郭家麒质疑港府做法,指中检将检测服务“外判”,港府为何不直接把检测工作判给相关的本地化验所,俨如容许中间“判头”剥削本地公司。 

中检为何获得厚待?根据中检网页,该公司是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属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香港设立的中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中检集团关系密切。网媒《众新闻》翻查公司注册处资料更发现,中检董事长周建安,曾任山东、辽宁、河南、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副董事长顾基平曾任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和认监委副主任;而副总裁朱晓南更是现任福建检验检疫局副局长之一。三人均为中共党员。 

另外,中检在5月24日更发表与工作无关的声明,声言全力支持全国人大制订香港国安法,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支持队直接挑选合作对象

至于国家卫健委的“(中国)内地核酸检测支持队”,其队长余德文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表明,会协助中国内地在香港的三间检测机构提升检测量,但他提及的三间公司,除华大是港府批出合约的华升的母公司外,其余两间公司 – 凯普和金域均不在港府批出合约之列。余德文自行指定合作机构的做法,亦与港府采购服务须经招标的程序不符,不过,七名支援队先遣成员昨(4日)天已先后参观上述三间中国在港检测机构。 

余德文更扬言,香港现时每天做约1万个检测,不足以应付防控需求,“三家内地的机构检测量大概一天在2至3万,内地派出核酸检测支持队与内地机构一起,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检测的能力,力争每天的检测通量起码要达到十多、二十万,甚至更多。” 

除专访外,新华社更于2日发表题为《伟大祖国是香港战胜疫情和一切风险的坚强后盾》的评论,指武汉六名专家已组建“内地方舱医院支持队”,“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改建为‘方舱医院’提供设计、运营和管理经验的技术支持”。文章引起香港医护人员不满,指位于亚博的临时治疗中心由港人吸取国际经验组建,先于先遣队来港前已在使用,何来为香港“方舱医院”设计及组建一说,并要求港府澄清。 

港府发言人4日表示,内地支持队协助特区抗疫工作事宜,具体安排仍在商讨中,政府会在落实安排后,适时作出公布。据了解,中国筹建的方舱医院可能选址旧启德机场改建的邮轮码头。 

香港恒生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智杰在一个电台清谈节目中指出,类似文章在2003年沙士爆发时也曾出现,但效果较为人受落,但其援助计划现时则备受质疑,反映港人以致世界均对中国的态度有所转变。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