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数学天才姜萍”出现在美国,不管她是否是老师作弊的产物,都不会有这么多讨论和质疑。
一个小孩,人们既不会相信她是天才,也不会那么严厉地去审视。就像哥大教授们看待学生抗议一样,即便完全不赞同他们,教授们也会表示赞许,“年轻人怎么都可以。”
看上去,美国的社会系统倾向于“相信人”。发生过911那样的恐怖主义袭击,地铁中也几乎每年都有治安事件,但是地铁仍然不会安检和实名,不会假设任何一个人是坏人。
我有两次报销差旅费的经历,需要提供机票和Uber发票。因为购票是在各个系统,发票也不一样,有中文和人民币版本,也有本地版。对方说:都可以的,你手机截个图就行。所以,我提供的票据,都是手机截图。
对美国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报税,这让会计和律师成为两大赚钱群体。税务申报系统非常复杂,原则上你每一笔收入都应该申报,包括服务员收到的小费——那些无法监控的现金。
据说,税务申报作假,惩罚非常严厉。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系统的漏洞几乎无所不在。法拉盛的中餐馆,都收现金,不少店铺都明确拒绝银行卡——他们的心思再明显不过。即便是曼哈顿的中国城,老牌粤菜馆也是开口就cash only。当然,他们看上去似乎有点良心,“用现金打九折啦”。
如果税务部门有一点心思的话,每天都可以掌握很多,根本不用费心“倒查30年”。
但是,大部分逃税的中餐馆都安然无恙。这是华人在美国最容易选择的“创业”和“工作”,是接触美国的开始,是介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等到站稳脚跟,或者移民二代,读大学真正“踏入社会”,他们终将会选择纳税。
那些拿小费的服务员,也有办法逃往灰色地带——好像有一个上帝存在,眼睛看着这一切,但是都表示宽恕。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普通人或者底层,如果不得已占点便宜,终究不算什么罪恶。或许有一天,他们会受到感召。
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讨论过美国的信任模式,它和基督教与“社团”传统有关,大部分美国人都会选择加入一个社团,要为社会做贡献,捐出一点钱,他们当然会“选择相信”。
这个社会可以这么“相信”,对普通个体宽容,对孩子总是鼓励,是因为他们的“主流”是互信的。中产阶层的核心标志,可能并不是收入,而是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信用积分”。一个讲信用的人,在这个体系会获得很多回报,很容易贷款,而且利率也有优惠。
有时候美国社会也会很严厉,那是对待真正掌权的人。川普找了应召女郎,后面为了自己名誉给了封口费,最终被定罪,在中国这根本不算事儿;拜登的儿子也是如此,他有吸毒史,而在戒毒之前拥有枪支,这也是犯法——他们都会受到惩罚。
我不确信姜萍是否作弊——我的数学很差,也不够聪明。质疑的人也许有道理,但是看到那些用词和表情符号,也很让人不安。信任应该发生,但是,它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呢。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城市的地得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2bd0b8bf-a127-4327-9b73-4ddeb6dd29f1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