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新闻结束香港业务 负责人坦言与港区国安法实施有关

出版过多本中国政治敏感书籍的明镜新闻出版集团决定结束在香港的业务,把工作人员撤出香港,将库存的上万本书籍打成纸浆。至于撤出香港的原因,包括数码时代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加上COVID-19疫情的冲击,但真正让明镜新闻出版集团负责人何频决定撤出香港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港区国安法上路后,“香港原有的法律已不能再保护新闻自由”。

香港去年6月30日正式实施国安法后,寒蝉效应不断发酵。明镜新闻出版集团负责人何频此前对BBC中文网表示,“我们跟(图书)出版这个时代告别了”,从去年7月1日开始,明镜的出版和杂志业务正式离开香港。

身在美国的何频1月6日向香港《苹果日报》表示,明镜将来不会在香港出版任何书籍,但未透露有多少员工受影响。至于要如何处理香港的存书,何频回应指“几乎化成了纸浆”。不过,明镜仍会持续在台湾和美国纽约的出版工作,未来会尝试出版电子刊物,亦会调派员工尝试制作网上影片。

何频:“港区国安法是无边界的法律”

何频坦言,港区国安法的实施是他决定彻底撤出的原因之一。他认为,港区国安法是一部由建立、解释到执行都没有边界的法律,香港原有的法例很难对新闻自由起到保护作用,他不能让员工冒险工作。他说,“在国安法(实施)情况之下,你没有办法可以想像会继续有新闻出版自由。”

他表示,除非北京撤回国安法,否则他不看好香港未来的新闻自由,“即使有些人很勇敢地进行新闻报导,但我相信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

20世纪90年代,何频开始在香港经营出版业,出版过上千本书和多本杂志。他表示,1997年前后和2012年薄熙来事件是业务高峰时期,当时明镜在香港拥有7个出版社、出版10本杂志。最多的时候,每天出版一本书或杂志。明镜出版的书籍包括:小说《黄祸》、披露中国政府在六四期间会议文件的《中国六四真相》、《中共太子党》等。

香港出版市场日渐萧索

香港次文化堂出版社社长彭志铭对BBC中文网表示,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有些出版社终止一些本来凖备出的书,或删改书中敏感字眼;印刷厂不敢做生意,不敢印书;有印刷厂偷偷印了,也未必有发行商敢将书本发给书店。

香港曾是大陆和台湾禁书的出口,但随著政治环境的变化,当初因自由繁荣的出版市场逐渐萧索。

2015年10月至12月,铜锣湾书店股东桂敏海、店长林荣基等五人相继失踪,数月后被发现他们全部身处中国大陆并受到当局控制。事件引发各界对香港出版自由的担忧,认为是对香港出版业和禁书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香港铜锣湾一家书店内展示与中国政治有关的杂志
香港铜锣湾书店股东桂敏海、店长林荣基等五人曾于2015年相继失踪,后被发现他们被掳到中国并受到当局控制。事件引发各界对香港出版自由的担忧。图为2016年1月5日在香港铜锣湾一家书店内展示与中国政治有关的杂志。(PHILIPPE LOPEZ/AFP via Getty Images)

而港区国安法上路被形容为让整个出版业面临至暗时刻。据BBC中文网报导,目前,有一部分书籍已经由香港转移到台湾出版。对此,香港次文化堂出版社社长彭志铭认为,即使书籍可以拿去台湾出版再拿回香港售卖,但都改变了原先香港美好的生活状态,“是一个好可悲的现象”。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