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美国是2010年,游的是美国西部。这次5月底先到旧金山,然后往东到华盛顿、纽约,最后北上波士顿及大瀑布,再回纽约。三个星期放松,访友观景,探踪打卡,怡神允学,品味觅食。
一
旧金山一站纯粹是会友,蒋顾夫妇从华盛州飞到旧金山,相约在三个月前就预定的Atelier Crenn饭店。这是一家法式餐厅,2019年荣获米其林三星延续至今。主厨Dominique Crenn是美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主厨,而米其林有史以来只有5位女性主厨得此殊荣。餐厅座落在离海边不远的一条小街上,海岸左方不远处就是金门大桥。不起眼的两间门面,没有引人注目的霓虹灯招牌,更没有米其林三星的得奖标志。两间门面一间是正餐厅,另一间是餐后吃甜点的。正餐厅不大,只放了六张桌子。桌子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免就餐时各桌间的声音干扰。甜点屋靠墙竖立着几排架子,上面放满了世界著名歌曲的黑胶木唱片。
传统的法菜都是三道程序,头道、正餐加甜点。而Atelier Crenn则将三道程序扩展成14道菜加6道甜点。每一道菜端上时,服务员都介绍一番,有牡蛎、蟹肉、大石蟹、鱼子酱、鲍鱼、黒鳕鱼等。精致如玲珑的每道菜肴都用其他蔬菜加以装饰,并备以各种不同蘸料,再配上漂亮的盘子,纯粹如同艺术品使人不忍下手。难怪女主厨成为2007年迪士尼卡通片《料理鼠王》女主角的原型。14道菜之间,配上6种不同的红白葡萄酒。可惜我不喝酒,更不懂酒。在飞机上有众多免费酒可供选择,我也只是纯粹出于味蕾,要了一点日本的梅子酒微饮。所以,6种名贵的红白葡萄酒我喝的是一头雾水。唯有第一道菜Kir Breton端上,尊嘱一口含住,瞬间在口中爆开,给我一种苹果鸡尾酒的清香。
三小时餐毕,经理则带我们到厨房参观,介绍并与那些能工巧匠合影留念。自然,这时背景上的米其林三星奖牌无疑成了点缀之金。临走时,餐厅循米其林三星规矩,送了我们每人一张精致的信封,里面夹有20道菜肴的菜单,其特别的在于这个菜单是一首诗。
旧金山的气候很特别,一年四季温差不大,全年温度一般在7°c至22°c的范围,很少低于4°c或高于28°c。照说这种全年温差的气候应该是很舒服的,但由于旧金山光照时间不多,气候是全年湿,一旦气温遽降,人就会感觉很冷。马克•吐温曾说过,我所经历的最冷的冬天,就是旧金山的夏季。我们是五月底到的旧金山,气候突降至10°c左右,弄得我们连忙穿起了羽绒服。所以,当友人周陈夫妇专程引领我们去纳帕酒庄时,摆脱寒冷,奔向温暖无疑成为一种最好的旅游。
纳帕山谷位于东西两侧山脉之间,长35英里,宽5英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加上火山灰土壤,山谷周围没有工业污染,没有葡萄生长的天敌小鸟,绝对是葡萄生长的理想之地,成为全美最著名的葡萄产区。
驱车徜徉于酒庄之间,远观葡萄架是绵延起伏,一排排等距的隆起,宛如绿色的波浪。近观是一串串各色葡萄,微风息息,阵阵飘香。
纳帕酒庄共有400多家,很多酒庄都是欧裔人士到美后建造的。所以酒庄建筑既有复古的欧式,如法国拉菲堡式,英国哥特式城堡,也有现代简约的巨型落地玻璃品酒屋。难怪也有人说,纳帕不是一个标准意义的酒庄,而是一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酒店。很多旧金山人碰上休假日,短途旅游都喜欢到酒庄住上几天,顺便饮酒放松。
酒庄大多可以公开参观,但要参观酒窖,则必须预约。周君事先预定了Rutherford Hill酒庄的Private tour。我们一到Rutherford Hill酒庄,酒庄女士早已等候在那,她先给我们介绍一番他们酒庄的历史和现状,然后驾四轮驱动车载我们爬上山坡,近距离观看葡萄园。我们惊喜发现,所有葡萄架支着的葡萄树下,都架有细细的水管。为了不让大量水资源无谓地蒸发,这种灌溉不是大面积的撒水,当水泵房机器开动后,水管喷头滴出一滴滴水珠在葡萄树干的周围。久之,树干周围滋滴成一小块湿润的土壤。联想到葡萄的形成,看上去真有点滴水成珠的故事。
沿山坡开筑的山洞是宽大圆拱的酒窖,Rutherford Hill酒窖在纳帕谷率先使用了堆叠系统。一排排酒架,上下叠着四排酒桶,顺着足可以驾驶大卡车的山洞向内沿伸。山洞中,我们围坐在一张长方形的棕色橡木桌旁,品着三种不同的Rutherford Hill红白葡萄酒,细听女主人的娓娓解说,领略纳帕谷第一赤霞珠园的魅力。不知怎的,我忽想到当年希特勒总理府下元首地堡的模样。无论如何,Rutherford Hill酒庄可要漂亮的多。
优质的葡萄园除了葡萄的产地,制作是个绝活。近十米高的厂房内,有三人高的巨桶容器将葡萄混合和发酵。法国一般是自家的葡萄来混合。美国则将不同家的葡萄来混合。许多法国的酿酒师主要还在用老祖宗教的鼻子闻嘴巴尝的办法凭着经验造酒,而美国的酿酒师已加上了现代化的仪器和科学方法来监控酒的酿造。不同的葡萄和有差异的酿造,终于导致了葡萄酒业发展史上戏剧性的一幕。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法国葡萄酒看作是世界顶级葡萄酒。1976年,英国商人Steven Spurrier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一场盲品会,由9位法国葡萄酒业的大人物对加州酒和法国酒进行盲品,比赛结果震惊全场,红白葡萄酒的第一名全部产自于纳帕酒庄。白葡萄酒中排名前四的酒款中有三款来自于加州而非法国,且分数差距大。红酒评比中,美国酒赢的分数没有白葡萄酒赢的那么大,但它们打败的是波尔多的顶级酒。品审时在场的《时代》杂志记者乔治˙泰伯以《巴黎审判》命名报导此事,后来又有人将它编成电影《酒业风云》。
三十年后的2006年,由法国和美国共同组成的评审团又一次对加州酒和法国酒进行了评审,结果还是纳帕酒完胜。可以说,巴黎审判是世界葡萄酒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加州纳帕葡萄酒走向世界,成为和法国葡萄酒争相斗嫣的世界选择。只是由于纳帕酒庄的葡萄酒大多是通过游客上门自购的方式出售,通过经销商出售的比例并不高,颇有些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处境。周陈夫妇此次引游,使我对美国葡萄酒刮目相看。
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和旧金山一直有着瑜亮情节。洛杉矶称,我们是世界娱乐之都;旧金山反呛,我们是世界的心脏。以好莱坞、迪士尼与硅谷较劲倒也恰当。相比于洛杉矶的高调奢华,集美国米其林三星餐厅最多的饮食文化和一鸣惊世酒文化的旧金山,反衬出一种低调的精致。
二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都,并非是美国建国时的首选。美国独立时的首都是费城,后来又改为纽约。随后各州又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争执。北方都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最终南北方妥协,在美国南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这才产生了现在的华盛顿特区,或简称特区。
华府城市布局是棋盘型,并从外围四方有几条斜向大街通衡于棋盘。有评论家认为,法裔美国建筑师朗方的设计体现了城市规划中的美学。但斜向大街交接处形成的圆环和广场,恰恰是上下班高峰最拥挤的地区。因此,也有人认为华盛顿是美国交通条件最差的城市。
促使华盛顿游人簇拥的原因在于它是美国政治中心繁衍出的政治建筑组合群。白宫虽然是总统的办公楼,但从外表看,只是一座普通的白色大平房。入内参观美国公民需通过所在地的国会议员提前申请,外国公民由所在国大使馆提出申请。如此申请手续,基本上腰斩了公开参观的概率。
国会大厦是一座南北狭长的三层建筑,建筑中心矗立着一个圆形大厅并以圆顶盖帽,圆顶之上又有一尊6米高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
自从圆顶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后,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循拜占庭至东正教,都时常采用圆顶为一些著名宗教建筑封顶。时至今日,西方建筑采用圆顶建筑的已不占主流,唯有伊斯兰的清真寺和俄罗斯的东正教,仍沿袭着圆顶的传统。美国国会大厦的特别在于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作主料,恰到比例的南北两翼又以罗马券柱式大支柱为基座,高矗的三层圆顶犹如王冠。这种设计大大淡化了圆顶的宗教色彩,区别于伊斯兰和东正教的圆顶。左右铺开和中间竖起更隐喻着三权分立的构架,近观显巍峨挺拔,远观则浑然一体,实为华盛顿的中心地标。无论从建筑风格和美国电视记者的重大新闻报道都以国会大厦为背景,国会大厦都被不熟悉美国政治的人认为是白宫,这更加重了那些国会议员常常不由自主地要敲打一下总统的份量。毕竟,美国的宪法本身就规定了国会对总统权力的限制。
国会大厦内引起我兴趣的是圆形大厅圆顶上的壁画《华盛顿的神化》,作者是希腊籍意大利艺术家康斯坦丁诺•布鲁米迪。壁画位于距地55公尺高的穹顶上,面积为433.3平方公尺。有意思的是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国父,在华盛顿只有两座不起眼的骑马雕像,如不说,游人无人知晓在何处。但在最具美国政治构架象征的国会大厦内,华盛顿的纪念是以一种半神话的方式出现的。华盛顿作为美国的首任总统和大陆军总司令,对美国的建国创立了非凡的功勋。但他生前屡遭非议,死去时还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仅他的判断力,而且他的正直性也公开受到非难。康斯坦丁诺•布鲁米迪在画中将华盛顿升华为神,以一种崇高的姿态坐在天堂之间,周围环绕着罗马神话中的各种人物,构建出人间从战争到科学,由海洋至机械等各种不同寓意,最终表达出华盛顿的最大功绩在于将分散的美国“合众为一”的历史功绩。布鲁米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均表现出华盛顿无论生前如何,死后都注定获得生前从未达到的一种高大形象。
时隔二百多年,我无从详解华盛顿当年的作为,但无论毁誉如何,仅此不恋权位,拒当第三任总统,因此创立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不成文惯例,足以使他名垂青史。后人对于政治人物的评价,恐多侧重他当时所为对历史的影响,而非在意个人品行的式微。联想到对美国前任总统川普冰火两重天的评价,是否也会有相似之处呢?
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是从东到西一条中轴线上,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连成一体的三标志。林肯纪念堂的恢宏自不待说,华盛顿纪念碑孤单地看并不显其突出,唯有从林肯纪念堂往东,站在林肯纪念堂倒影池边,以倒影池水为底色,远眺高耸入云的华盛顿纪念碑,那种扑面而生的敬重感油然而生。特别是晚上一柱灯光中的纪念碑,倒影在水中的背影,在幽黑的水池和夜空中,宛如一道闪亮的剑直插苍穹。
我们也抢到了登顶华盛顿纪念碑的入场券,登高碑顶,俯视脚下的建筑,无论是国会大厦或林肯纪念堂,均清晰可见。穿域而过的波托马克河,沿河镶嵌的大块草坪,绿草茵茵中点缀的各种建筑物,显得分外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越战纪念墙,世人已熟知当时仅为大三学生林璎的设计作品在1421宗匿名设计的方案中脱颖而出的传奇。在人们聚焦林璎非凡的艺术灵感和创意时,却往往忽略了仅为21岁的林璎在设计中表现出直觉的灵性。这种直觉不单是越战留给林璎的切肤之感,更是她艺术灵感对越战纪念碑设计的最直接把握。这种艺术特质在任何一个艺术家一生的创作中均非都能完美地爆发出来,有时甚至是稍瞬即逝的。有些艺术家甚至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艺术资历和才能,在设计时考虑太多,反而淹没了作品本身应该表达的主题。这在同为1421宗匿名设计方案中的那些比林璎远有名气的艺术家身上尤为明显。
如果将林璎的全部设计构思作最大简约化,那她的设计理念就是用一个开裂的大地来纪念越战。这个思路不但有别于人们以往对战争中牺牲士兵的英雄主义纪念,也不同于人们平时对身边亲人逝世的怀念。因为一般的战争纪念从国家层面上是彰显国家的胜利或某种历史意义。从士兵层面是英雄主义的献身和对国家的贡献。对普通民众而言,大多数人也是缅怀逝者对在世者的亲情和生前的作为,小则尽职工作或勉力家庭,大则对社会和国家的所为。但林璎却跳出了对传统死者的颂扬,认为“死亡也是一种荣耀”,回归了面对死亡的悲情主义原点。这不能不归结为1980年的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越战,留给美国人民的却是一个无法抹去的耻辱和巨大的伤痛。身为一个大三学生,林璎自然不可能深刻领悟越战的意义,但越战留给美国社会的阴影,她绝对是身处其中和感同身受的。这也就是当她想要借助设计纪念碑来表达时首先最直观的感受,越战带给美国人民的是一个抹不去的伤疤。诚然,相对于纪念碑都是向上的设计思路,她的艺术灵感是反传统和慧眼独具的,其成就也是标志性的。
如果将林璎的设计原图和完工后的现场作一比较,设计原图中一片平坦绿色大地中凹现的V字形,一眼望去,立体型的开裂大地给人印象深刻。但完工后的现场纪念墙,由于V字形的口子撕开的深度最深处只有三米,加之口子也不宽,色差又不明显,所以远远望去,远没有设计原图那样的震撼。反过来,倒是人们伫足在象征死亡的黑色大理石前,注视式触摸那些镌刻的阵亡将士名字,遥望东延高耸入云的华盛顿纪念碑,再联想到越战对家人和整个美国社会的伤害,那种默默而生的悲情成就了纪念碑的初衷。
不得不说,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注。但对人的关注,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再加上高超的神来之笔,才会创造出超水准的作品。林璎的不同就在于她从国家层面的纪念出发,将整个国家的伤疤落实在个人的原点上,引出普罗大众悲情主义的共鸣。
三
人们常说美国的精华在东部,而东部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纽约。美国作为世界上大多数人趋之若鹜的原因在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纽约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的结晶和物化。
我们住在曼哈顿对岸的Hoboken区,每次往纽约,不是坐地铁,就是搭Uber。从河对岸到纽约有两条隧道和一座大桥。我发现每个隧道口都有警察,一旁并备有大型推土机。9•11距今已22年,反恐如此常备不懈,不由使人感叹世道之变迁。
纽约的街道都是单行道,虽说拥挤,尚能通畅。绿化自然是稀缺,可以说几乎没有,除了中央公园以341万平方米的覆盖为整个曼哈顿供氧,倒是在川普大楼前有一些银杏树。再加上一位穿戴成川普衣装的男子,模仿川普的样子在指挥交通。
纽约的地铁是很陈旧,不但车厢旧,声音也嘈杂。有些地铁线很干净,有些地铁线却很脏。即使地铁站,也存在着不同的卫生等级。毕竟这是从1904年开始运行的地铁线。能够以100多年的历史维持至今,并保持准时,已是很不容易了。纽约的地铁是24小时运行,共有24条线,覆盖整个曼哈顿岛。但有些线路的换乘有些搞,一般游客是很难一下子搞清的。
纽约的可看之处是它的摩天大楼和各种博物馆。作为世界摩天大楼的发源地,现在的纽约已成为摩天大楼群。过去游人去的最多的是帝国大厦,现在有了新的摩天大楼,就增添了新的观光点。
我们去了Edge观景台和Summit观景台。Edge的特点是观景台处于室外,四周以倾斜玻璃墙和一块脚下玻璃地板为特点。Summit观景台的特点是观景台四周有镜子,头顶和脚下都是玻璃,并有装满气球的房间。Summit观景台的参观必须穿上鞋套以保护玻璃,置身于上下左右都处于透明玻璃的反射之中,颇有一种穿越的魔幻。
纽约高楼旧的以水泥为外墙,新的用玻璃作装饰,外形大同小异。唯有帝国大厦,拔地而起后,并非直线上升,而是在不同楼层略有收缩,最后以类似哥特式教堂尖顶形收官。从建筑美学和照相取景的效果看,帝国大厦的外观更胜帝国大厦观景台的视野效果。纽约摩天大楼共有五个观景台,实际上去一个就足够了,人气最高的恐怕是Summit观景台。
时代广场可谓是纽约的一个代表,任何去纽约的游客,无不去时代广场。作为广场,它有别于其它地方的圆形或四方形广场。实际上,时代广场亦无任何宽阔广场之空间,只是于五条街之间的南北向7thAve和Broadway交叉并行后形成的道路空间。这个空间点呈细长方形,也有人说是“蝴蝶结”,亦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
吸引游客蜂拥的原因在于时代广场四周的大楼上挂满了发光的广告牌。百老汇上的剧院,大量耀眼霓虹的电子看板以及电视式的宣传板,无时不跳动着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时代广场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板的地区。
时代广场最著名的广告牌是分别位于广场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巨大直立式大屏幕。每年除夕夜的迎新年倒计时活动,水晶球就是在北面的大屏幕前,从顶端倾天而下以宣布新一年的到来。以前,我总以为水晶球的下降是引起人们狂欢的原因,到了时代广场现场后,才明白水晶球下降只是一个时间预报器,真正酝酿和引爆人们情绪的是那个狭长广场四周电子牌广告的闪烁。置身于这个四面现代化电子版的色彩中,伴随着强劲的音乐,眼望着巨大的水晶球在60秒内缓缓下降,头上是烟花四射和1.3万吨彩纸漫天飞舞,无人不随之疯狂。
如果将纽约的摩天大楼看作是美国资本的躯壳,那么时代广场五光十色的巨幅广告则是资本跳动的心脏。霓虹灯的闪射,不但维持着美国经济的运转,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兴衰。广告市场的起伏,反映着资本运作的兴衰,窥美国经济之发展,从时代广场广告标价的变化,亦可一叶知秋。
9˙11是美国当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它不单改写了美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特别是美中关系。如果不是9˙11的发生,美国可能早于川普,从小布什开始即对华政策转向。依当时中国经济的实力,较量结果同现在相比绝对是两种不同的结局。
9˙11纪念物包括纪念馆、两个水池和世贸中心交通枢纽站。应该说,这么多纪念物放在一起,呈现的意义是多元的,既有对死者的悼念和缅怀,也有对遇难者舍己救人精神的的弘扬,更是表达了美国人民对自由理念坚定捍卫的决心。
参观这三大类纪念物,足可以花费个把小时。同样是将2983名遇难者名字镶嵌在南北的水泥池边上,参观者首先面对的是巨大的人工瀑布。哗哗水声之中,低首面对遇难者名字,相比华盛顿林璎的越战纪念碑,没有干扰下注视黑色大理石墙中的死难者名字,其悲痛伤感之情无疑略有程度不同。自然,这也不能苛求设计者。毕竟9˙11纪念物是个组合,周边还有纪念物需要统筹考虑,难度也更大。
同为纪念9˙11,还有一座纪念物Empty sky位于哈德逊河西岸新泽西处,面对世贸中心遗址,两座高墙30英尺高,208英尺10英寸长,这长度正是世贸中心塔楼的宽度,象征着它们侧躺着。两墙之间的花岗岩通道面对双子塔所在地,以纪念在9˙11事件中丧生的746名新泽西人,他们的名字都以4英寸的字母刻在不锈钢墙上。
纽约9˙11纪念物的两个水池因分布两端,视觉上冲击不大。而Empty sky两墙仅相隔数米,形成一种高耸的连体通道。双墙并列,指向意义清晰。从悼念的意义和照片的取景角度出发,我更喜欢Empty sky。我不经意间顶着逆光仰拍略斜的一张Empty sky照片,是此次出游中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完全体现出那种巍巍如碑、绵绵哀思的感伤。
自由女神像也是纽约必看之景。观自由女神像最通常的两种方法,一是坐游船远观自由女神像;二是坐专门的登岛游轮上岛参观。我查了一下,所有的华人旅行社只提供过岛游,而西人旅行社则有登岛游。我们是自己叫了Uber,然后从Hobeken坐轮渡上岛。也正是在Hobeken轮渡站,我才意外地发现了为之一震的Empty sky Memorial。
在游船上远观自由女神像和上岛近观自由女神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游船上是远而观之,且一晃而过。上岛则可以近距离细细观摩。你如能提早约到登上自由女神像王冠的名额,更是三生有幸。对绝大部分游客而言,漫步岛上,微风拂面,多角度观赏自由女神,打卡留影,最后享用一顿可口的美式快餐,绝对值得一游。
作为美国精神的代表,自由女神像集中体现了美国的历史和成就。自由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也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所在。人的精神无拘束解放和想象力发挥,不但是一切思维活动的首要先决条件,更是孕育一切发明创造的温床和母机。美国之所以有世界第一位的新发明,无限制自由的想象力绝对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自然,这种自由无拘束衍生出各种程度的过渡行为,也给美国带来了各种伤害,特别是自由之下对美国的分裂是目前美国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解决自由双刃剑的难题,不单是美国能否继续强盛的难题,也是摆脱专制,奔向自由他国人民的它山之石。
我太太的外甥女在Google工作,Google的工程师级别共有五级,她入行近十年,三十来岁,已做到第三级工程师。Google纽约的办公楼坐落在8th Ave,它有一项优惠,本公司员工可以带亲友入内参观,并且可以在Google大楼内任何一个餐厅无限制饮食。
我们一行人在Google转了个把小时,他们的办公室除了规定的外,还提供了各种休闲式的办公场所。有的是沙发,有的是在走廊拐角一个隐秘的私人空间,也有在露台上。反正你想哪种姿势上班,你尽可以自由发挥,有的员工也带了宠物一起上班。你如果想过夜,大楼里也提供卧室和淋浴。我看Google里的员工,最大的不超过45岁,大多在四十岁以下。
Google的餐厅种类繁多,有水果鲜榨的,有零食的,也有面馆。主食厅有肉类厅和海鲜厅。我们去的那一天参观的人也不少,不少年轻人是几个餐厅连轴转,我们朋友也带了明年就将考大学的儿子一起来感受。作为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Google 此举无疑是做了一次完美的公关宣传。
四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的雅典”,因为美国独立的历史是从波士顿开始的。但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的列克星敦第一枪却完全是偶然的事发引起的。
1775年4月19日,700名英军奉命从波士顿出发去Concord搜查军火库。由于英军要去搜查的消息早已被村民所知,所以,列克星敦就成了英军出发途中第一个抗议点。
无论是英军少校约翰•皮特凯恩还是率领80名民兵的帕克队长,都下了不准首先开枪的命令。英军是无意与民兵纠缠,只想赶去Concord镇。民兵也没有档英军的路,只是在草地上排行一列,向英军示威,并有围观百姓。出人意外的是一英军上尉擅自带队进入草坪要收缴民兵手中武器以保后续队伍通过时的安全,民兵自然不愿,双方互相纠缠和谩骂,完全无人理会双方指挥官的命令。结果,不知是谁开了第一枪,随即英军开了杀戒,结果自然是英军轻伤,民兵逃散和溃败。
本来1773年的“茶党暴动”后,1774年9月殖民地上层人士在费城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呼吁双方派代表谈判,表示会于1775年5月召开第二次会议等待英国的回应。想不到等到的是4月19日一个偶然的开枪,断送了双方有可能防止发生流血冲突的机会。殖民地人民认为英国政府无意停止封锁波士顿和修正殖民政策,由此,奋起反抗,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后人回顾这段历史多强调英国政府的高额税收法令对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剥夺,是造成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根源。但却忽视了在英国政府和北美殖民地代表进行的谈判中,一个偶然的列克星敦枪战打破了双方谈判有可能走向任何一种方向的微妙平衡,成为点燃早已堆满柴堆的火星。柴堆可以点燃,但也有可能止燃。这种谁也无法控制和预料的历史偶然性,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层出不穷,也是观察当代各国政治事变演绎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同样,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很多因素都具备时,恰恰欠缺导火线而维持历史现状的也比比皆是。
我的外甥女住在波士顿附近一个小镇,安逸的生活使得她将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和她的夫婿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在波士顿这个书院气浓厚的氛围中显得更为平淡。我们聚在波士顿河沿岸的餐馆里,面对着河对岸当年倾倒茶叶复制船的博物馆,看着他们一家四口乐乐融融,联想到要是没有当年的倾茶事件,恐怕他们也不会在太平洋彼岸选择新生活。
哈佛的成就举不胜举,普通人只要记住迄今为止,哈佛出过8位美国总统,16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即可。漫步校园,就建筑风格而言,个人觉得哈佛的建筑并无英国的剑桥和牛津漂亮。哈佛的建筑更多的是美国本土风格,采用红砖的建筑很多。无论岁月留下多少沧桑,略显陈旧的建筑反而更衬托出这所全世界最顶尖学府的声誉。
作为人类思想先驱的拥有者和培养地,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产生的温床,它是人类思想的灯塔和瞭望台。更重要的是,由于顶尖人物群的集中,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更容易催生新的思想。
目前美国大学弥漫着“政治正确”的固疾,许多教师私底下对此纷纷摇头,但却无人愿意出头挑战。简单的拥护和反对并不解决问题,如何在维护一个原则时,不会触犯另一个原则,找到两个原则的相容点。或者说各个原则都有各个原则的适用范围,不能无限制地扩大一个原则宽度而将此原则庸俗化,应是解决“政治正确”的一个思考点。美国的大学如能走出“政治正确”的泥潭,成就绝不亚于诺贝尔的任何奖。
五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整个美国东部游览的最佳风景观赏点,行前作规划时,先是觉得跟旅游大巴士太累,一天泡在路上,到大瀑布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第二天在大瀑布没玩几小时又要往回赶。朋友建议呆两天,这样在大瀑布的时间就多了些,后一想,呆二天虽说多出了在大瀑布的时间,但坐巴士来回颠,还是累。无奈之下,只得再做功课。键盘之下,突然发现可以坐飞机从纽约飞Buffalo,再坐Uber40分钟到大瀑布。时间一个多小时,三百多美金。天赐良机,立马搞定。
谁都知道加拿大那边观大瀑布要佳于美国这边,酒店也是加拿大那边的好,窗口直接对着大瀑布。但Uber能否过境,网上搜的消息,没有肯定的答案,为保险,我们只得在美国这边订了酒店。
到酒店后打听,才知道美国这边的Uber不能过境,要订专门的Taxi才能过境,但过境要等,且贵很多。酒店建议我们步行过境,反正距离不远。这样,我们放下行李,步出酒店,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关卡。一扇自动转格的圆铁栏,手一碰,再过几米长的通道,步上彩虹桥,就算出境了。到了桥那头,一加拿大女警看了看护照,Joking我有无带枪,然后问准备在加拿大这边呆多长时间,手一挥就过了。我不知如果在加拿大这边住一晚,手续是否再多一点。回来时,出加拿大关口也无人拦,只是在自动扔币器前交了一加元出境费。倒是重新入境美国时,因人多稍有排队。美国海关老美见我,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稍后一看护照,才用英文发问。这种区别不由使我揣摩,看来也有持中国护照的人进关。美国出境口告知牌上的提示是“所有过境的旅客,持有适当的旅行证件来重新申请进入美国”。出境时无人搜查,入境时,是否检查一下就可以了,还是出境前要先申请,我不得而知。
尼亚加拉河由东向西再折北于河床巨大落差形成大瀑布。山羊岛将瀑布分成两段,最大的马蹄形瀑布位于美国与加拿大之间,但由于美国这边的地形是弯曲向东,所以从美国这边看出去,只能看到马蹄形瀑布的三分之一。包括美国自己这边的瀑布,由于在同一边上,也只能看到一个侧景。相反,在加拿大那一边,由于河岸向东拐,所以可以清楚看到马蹄形瀑布全貌和河对岸美国瀑布的全景。难怪,加拿大人调侃美国人,你们美国人即使伸出头,也只能看到瀑布一个边,而我们加拿大人随便走到哪一边,躺着也坐拥全瀑布。
从彩虹桥到马蹄形大瀑布4英里多一点,加拿大这边是沿河岸由一条柏油汽车路并列,马路东边对着三个瀑布,马路西边全是高楼酒店和商铺。美国这边只是瀑布和河岸,河岸边上仅有供游客行走的路径,酒店和商铺全在里面。我们叫了Uber从彩虹桥坐到马蹄形瀑布顶头,近距离观察大瀑布,中饭就在瀑布边上的饭店对着瀑布用餐。然后沿着河岸往回走,一边观赏,一边拍照。
马蹄形瀑布宽670米,落差57米,河水呈青色。美国这边两个瀑布窄很多,河水呈蓝色。马蹄形大瀑布气势的确恢宏,近靠瀑布边,有如雷霆万钧,滚滚而来。远观瀑布,水泻雾起,翻云拨雾。随便站在哪个角度,百看不厌。
加拿大和美国两边都有游船载你到大瀑布最近处,仰面直观瀑布,美国这边是穿蓝色雨衣,加拿大那边是着红色雨衣。由于加拿大这边游客多,所以加拿大这边游船班次明显多于美国这边。游船虽能靠近大瀑布,但也只能停留片刻,加上游船上人挤,又是穿着雨衣,所以没有太多时间观赏大瀑布和拍出一流的照片。如果是选择在加拿大这边看大瀑布,再上游船近距离接触大瀑布,那就是一个很完美的组合。
美国这边观瀑布虽然没有加拿大那边观全貌,但也有可取之处。因加拿大那边马蹄形瀑布水量大,水雾重,所以影响照片清晰度,除非是航拍。相反,美国这边因水量小,又靠近,蓝色瀑布较青色瀑布,照片的色彩和清晰度胜过马蹄形瀑布。特别是美国这边那个最小的瀑布,由白色小浪花组成,所以美国人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新娘面纱瀑布”。
美国这边游也有一个好处是游客可以从山羊岛沿着小路下到河岸最底处,从瀑布边上的最下方上观瀑布。虽说穿着雨衣,但还会淋到瀑布落下后溅出的大量水气,刺激性很强,颇要有点探险的胆量。看着这么气势磅礴的大瀑布,生爱冒险的美国人自然不免跃跃欲试。1901年,美国63岁女教师安妮•爱德森•泰勒乘着木桶顺流而下,成为第一位穿越尼亚加拉大瀑布并成功幸存下来的人。而泰勒在前两天,曾将一只猫放入水桶并推入瀑布中,而这只猫毫发无损。泰勒本人的尝试也只是除了流血外,没受任何伤。只是她从木桶出来后,说了一句话,“没有人该再做一次这样的事”。
如今,美国和加拿大都制定了相关法律,以阻止众人效仿,并有可能面临指控和高额罚款。尽管如此,从1901年至1995年间共有15人前赴后继穿越瀑布,有些人毫发无损的完成挑战,而也有些人在瀑布溺水身亡或受了重伤,最终只有10人幸存下来。
六
2010年时游洛杉矶,感觉物价很便宜。现在怎样,我无晓。此次三个星期旅游下来,印象中旧金山、纽约的物价都不算便宜。十年物价的变化加上目前的高通货膨胀,物价之高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小费,却有了点想法。
美国的小费本来是对低工资服务人员辛苦工作的肯定。蒋顾夫妇找的Atelier Crenn,它的人均价是四百多美元,包括了酒费和小费。餐后,鉴于对服务员service的满意度,蒋君又加付了一笔小费,算下来小费远超过30%。周陈夫妇招待的Huose of Prime Rid饭店,吃的是不同于一般牛排的上等肋骨。
餐毕,刷卡账单后,周君直接就留了200美元小费。像这些吃饭,吃的舒服,超额享受,多给点小费心甘情愿。但平时一般用餐,服务员也都是挺尽业的,既没有不周之处,也没有可以过份服务的地方,最后结账时,还要用手机来算一下。10年前在洛杉矶小费最多给15%,现在一般要给18%,几次下来,总有点不习惯。因为当我按照饭店的价格标准用餐,服务员也按照标准流程服务完以后,我似乎看不到多付出的小费付在哪里?如说饭店服务员工资低,那应该饭店老板给加工资,而不是用普罗大众的钱来节约饭店开业者的成本。如说服务员工作辛苦,我看反倒是纽约街头的车厢式快餐店工作的更辛苦,他们是早出晚归,都是个体户,似乎更应该给小费,可美国的街头快餐却都是不用给小费的。
也许,美国的小费文化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对弱势群体的尊重。恐怕还要考虑到,一方面,美国资本已是在最大程度运作,拼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要提升人类的同情心,创造出一个资助他人的气场,两相结合才是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理解。
美国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国家,它既是无数人向往的国家,也是许多人恨之入骨的国家;它既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也有世界上最尖锐的矛盾。作为旅游,所到之处,如果将华盛顿比作权力的象征,那纽约就是资本的化身,而大瀑布则是上帝赐一半给美国的礼物。权力和资本有其丑陋的一面,但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的两只轮子。游走于三者之间,形同于山水之乐。抬头城市风华,低首风景怡然。悠哉悠哉,醉酒当歌。
8—2023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00425f3a-72b0-45bc-85be-817f94832b9f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