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记者长期追踪调查后发现:
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成为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调查提到的涉事企业,就包括中储粮下边的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7月6日,中储粮集团发文表示,公司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
中储粮集团还表示要求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守工作规范,严防粮油污染风险,切实保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对于人人关心的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储粮集团的回应,可以说都是官话,正常来说。一家企业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反应,应该是向所有的消费者道歉,对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而致歉。
在道歉后,还应该想办法补偿受损的消费者,还要追加有类似问题的产品进行销毁,然后还是引以为戒,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信于消费者。
但这是一家国企,国企领导并不向消费者负责,他们是向上级负责。
如何向上级交待?这是官僚体制里最常见的套话,那就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意思是,领导你好,这事我没干好,给你惹麻烦了,放心,下次不会再出事了。
至于消费者,他其实是不在乎的。
当然国企,也是市场中的一员,中储粮油脂也要向市场销售产品。
中储粮油脂公司在全国主要油脂油料集散地建立了覆盖全面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收储、贸易、物流、加工、终端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年油料加工能力570万吨、油脂加工能力210万吨、包装油灌装能力80万吨。公司资产总额76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460亿元。旗下“金鼎”食用油、“福豆来”豆粕等品牌畅销全国,连年获“全国食用油行业质量领先品牌”“中国粮油榜十佳粮油品牌”等荣誉。
市场的消费者,依然可以主导他们的命运。
脸面,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生存的基础,我们将它称作为商誉。
一家不重视自己商誉的企业,一家不要”脸“的企业,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不管这家企业多么牛叉,在市场中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从未有一家不注重自己商誉的企业,能在市场中长期存活。
商誉机制,由消费者主权产生,是由消费者用钞票进行投票的结果,当市场上普遍认为这家企业没有诚信,不是一个服务消费者的机构时,这家企业就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彻底抛弃。
继续购买这家企业产品的消费者,都会被其他消费者所鄙视,你为什么要去买一家信誉破产,不在意你感受的企业的产品。
因此,食品安全最好的机制,其实不是什么政府监管,而是商誉机制和市场机制。
在市场机制中,允许企业做大,做大的企业更容易取信于消费者,他们犯错后的损失更大,在一个遍地小企业的地方,商誉往往不好,因为他们犯错的成本低,因此,要支持市场的自由竞争,让优秀的企业做大。
在商誉机制下,大企业必须战战兢兢,因为品牌越大,影响力越大,一旦犯大错,还不处理好,就必然被消费者抛弃。
市场中,也会有无数的民间检测机构,民间媒体,民间爆料人,时刻对大企业的问题进行揭露,甚至还有竞争对手也会主动发现问题。
企业家即使占据了全部的市场,他也必须无比小心,因为消费者是最”残酷无情“的,企业的利润机制,就决定了企业要想赚到钱,长远地赚到钱,迎合消费者的更多需求保证产品品质就是唯一的方法。
然而国企,不需要。
国企有很多特权,他们在与民营企业竞争时,有些存在着垄断地位,有些存在着信贷优势,有些存在着政府补贴优势等等。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国企民企要一视同仁,但客观的事实就是大量的国企有着大量的低息贷款、各种特权优势。
当其利润来源于特权时,而不是来源于消费者的喜爱时,他往往就会忽略消费者的需求,转过头来追求更多的特权。
国企还存在无产权主体的问题,他只能用一套官僚体系来管理,国企领导者每一天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上级满意 ,而不是如何让消费者满意 。
这就是中储粮在出事后,不对消费者道歉的根本原因。
资源到底应该由谁拥有,厂房应该在谁手里,不应该由政府来决定,而应该由消费者决定。
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如此,是消费者决定了腾讯阿里们可以拥有庞大的计算机集群,因为他们的服务更好,他们的产品更好,于是消费者用购买用消费让腾讯拥有了生产资料。
当有一天,发现这家企业在坑害消费者时,那么哪怕大如阿里腾讯也要破产,他们的资产、人才都将转移到另一家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企业手里。
面对食品安全,我们要的不是政府加强管制,而是要呼吁,将企业生死的决定权,将资源的使用权,将生产资料应该由谁拥有的选择权,交回消费者。
只有这样,所有不要”脸“的企业,才会被赶出市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古老板的老巢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69918165-9601-4440-ab85-8b721a85d790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