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的焦点有哪些?

中共两会于5月21日开幕,历时两周。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共当局面临世界各国的问责,处于极其尴尬与孤立的局面,习近平当局希望通过两会释放怎样的讯息来安抚国民、面对未来,成为了国际的关注点。有人说两会开启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新途径,也有人认为,两会断送的香港的大好前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两会无法让跌至冰点的中美关系出现曙光。

经济问题仅停留在口号上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遭受数十年来最大的打击,如何扭转糟糕的经济状况,成为了中共两会的重要焦点之一。

经济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遭受数十年来最大的打击,如何扭转糟糕的经济状况,成为了中共两会的重要焦点之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5月2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他没有为中国制定GDP增长目标,但李克强强调,未来的方向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所谓“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而“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保基层运转。

当日,英国BBC对中国总理的工作报告分析表示,今年总理李克强的报告中打破了约定俗成的“赤字率不破3”的定律,称今年赤字率扩大到3.6%,还加上为了疫情发行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以及将注资2万亿元提振经济。 在美国、台湾和香港形势等全世界瞩目的议题上,并未过多的陈述。

据新华网报道,5月23日,中共党书记习近平在政协会议中坦诚经济面临困难,他说:“我们还要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南华时报的报道称,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萎缩了6.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是1930年代经济萧条后最严重的衰退。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BBC称,李克强提出的“六保”和“六稳”表明了,目前当局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他说,「可见在疫情冲击和外部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之严峻,已经要到了我们可以容忍的底线。」

纽约时报5月21日针对中国经济现况指出,在防疫上,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关闭工厂、商店、生产线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三月份就重新开放的国家,“但其生产链仍在挣扎中缓慢的复苏”,该文称。私营部门人士分析道,超过30%原本是城市地区的劳动力(约1.3亿人)暂时失去工作,但是今年可能有250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了。 

对于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今年将争取增加900万个城市就业机会,纽约时报5月22日再出分析文章称,“这个数据却是2013年以来最低目标”,该文直言称,人们担心失业率是危及社会稳定的主要原因,面对橡皮印章般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国高层已承诺增加经济刺激措施提振经济,但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风口浪尖上的香港国安法

中共下定决心在两会上通过香港版国家安全法,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与反弹,人们普遍担忧,作为具有特殊国际地位的香港自由港,在国安法纳入《香港基本法》后,香港或将失去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其经济市场也或将崩盘。

香港国安法
中共下定决心在两会上通过香港版国家安全法,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与反弹,(图片来源: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依照会议程序,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8日将审议“港版国安法”授权法案。 

南华早报5月21日的报导中引用北京消息人士话说,北京将制定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律将“禁止分裂国家、搞颠覆活动,以及阻止外国干涉和恐怖主义”,该消息人士称, “全国人大决定将其纳入《香港基本法》”,“无需通过当地立法,新法通过后将直接在香港实施”

据纽约时报报导称,5月21日晚间,中国外交部已经致函各国驻北京大使,希望他们支持这项立法并阐明该国政府的立场。 

两名知情人士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人大打算绕过香港立法机关,直接将《国家安全法》纳入相关的宪法或《基本法》。中国当局担心,香港建制派、亲北京阵营可能在今年7月本次立法会结束后的下一轮选举中失去多数的席位。该报道分析称,中国准备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可能会重新点燃香港民主运动,也会加剧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关系。 

据路透社报道称, 川普5月21日回应了香港国安法,他表示,还不知道中国计划的细节,“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将非常有力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当日回应表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

5月23日,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美国参议员准备向美国会提议,制裁在美国执行“香港国安法”的官员和相关组织。

白宫经济顾问Kevin Hassett向福斯商业新闻网表示,北京提出的草案将会在经济上为他们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海外企业不会在这个原本拥有法制却尽受嘲笑的地方投资或保留资金,所以首先他们将面临严重的撤资。而一旦实施这个新法案,香港将不再是亚洲金融中心,他们将自己承担这份极高的成本。”

澳广ABC报导, 澳洲、英国和加拿大外交部长5月25日发出联合声明称,“在没有香港人民、立法机构或司法机构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北京代表香港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将明显损害‘一国两制’的原则,即香港享有高度自治。”

据香港自由媒体网站中称,香港最后一位英国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与英国外交部长Sir Malcolm Rifkind,包括17名美国国会议员和全球200位政界人士,共同谴责北京提出针对香港的《国安法》,并称这项法案已经“明目张胆”的违背了1997年英国和中国联合签署50年不变的《中英联合声明》。

5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推文表示,他当日向美国国会报告,依据目前实地事实,香港已不再在中国之外拥有自治。这意味香港特殊待遇恐被取消。但他强调:“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美国国务卿目前依据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须定期检视香港情势发展并向国会提出报告。

美中关系的前途难露曙光 

一场旷世疫情,令中美的交手战从经济贸易转向了疫情责任。正值中国制定第14个美中关系的5年经济和政治方向 (2021-2025年),美中关系却日益僵化,中共两会是否会释放善意,修正美中关系的未来走向?

美中关系
一场旷世疫情,令中美的交手战从经济贸易转向了疫情责任。(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南华早报5月24日称,参与筹备制定计划的研究人员称,美中间的分歧不断增加,在新的政策蓝图中北京对美国的行为可能会有所转变。据初步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有可能透过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供应和出口的依赖,寻求更多的自主发展。 

报道称,中国将积极开放和改革,保持其在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对亚洲和欧洲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富沾认为, “有些富裕国家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全球经济面临瓦解的风险。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小组称,“中国中等收入的群体占5-7亿人口,仅此就能推动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

华盛顿政府对华为科技产品的限制也引发北京对如何减少对进口技术依赖的思考。 

据南华早报5月23日的报道,北京国际事务分析师庞中颖表示,川普在11月大选前,藉着对中国的指责为选举赢得筹码,并让台湾,香港和南海的紧张情势加剧。

“随着美中关系几乎陷入低谷,北京可能正面临着三十多年来最糟糕的国际局势,”庞中颖说:“很显然地,北京已经开始会最糟糕的情况做打算,包括可能发生的军事对抗。”

两会前夕,美国国防部公布其在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对中国的整个政府方针。文件中称,面对中国的竞争方法有两个目标:第一,提高机构,联盟和夥伴关系的适应能力,应对中国提出的挑战。第二,迫使北京停止或减少有害于美国的生命、国家利益以及美国盟国和夥伴利益的行动。其中对中国的经济和政策保持开放的态度。

英国卫报5月24日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美国在Covid-19和全球贸易问题上对中国的政治攻击令中美两国正走入冷战边缘。

美国前贸易部秘书长Liam Fox在太阳报刊文称,“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它需要决定是否真的想成为国际社会的伙伴或走在成为贱民国家的路上。”

5月27日,国际社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最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美国民众都对中国政府发布的疫情信息持不信任态度,超过84%的受访者对于中国政府信息持不可信看法。

该报道说,调查还发现,对于中国政府发布的疫情信息持不信任看法的两党民众,共和党高达92%,民主党高达78%。

“皮尤研究中心”表示,这项于4月29日至5月5日进行的调查,为今年3月相关中国形象调查创历史最低点之后的再次下滑。

如何应对全球疫情

在疫情爆发近半年后,北京当局高举「抗击疫情阶段性胜利」旗帜召开全国「两会」,但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前提下,不但缩短了会议时间,开放的记者会更是所剩无几。

Covid-19
中国总理李克强两会上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中国随时准备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对Covid-19的管制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基于国际法维护国际秩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总理李克强两会上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中国随时准备与其他国家合作加强对Covid-19的管制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基于国际法维护国际秩序。”

中央社称,2019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透过「战狼外交」反击外国对其隐瞒疫情的质疑,并极力高举「制度优势」,输出「抗疫经验」。习近平时代的强势「大外宣」在疫情之下表露无遗。

据南华早报5月24日报导称,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主持国际记者会时表示,在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中国将对抵抗疫情弱势的国家中开展“一带一路”的公共卫生项目,他称,“中国将与更多国家建立疫情控制机制,‘一带一路’中将有跟多这样的合作。”

在这场记者会上,王毅赞扬习近平「亲力亲为,以元首外交统领抗疫外交,以领袖担当推动国际合作」。对于「战狼外交」的指控,他则声称,中国人是有原则、有骨气的,「对于蓄意的中伤,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

据德国之声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月20日曾再次抨击北京对疫情的处理,他说,“北京提供的20亿美元帮助全球抗疫与他们给世界带来的伤害和全球数万人死亡相比相当微不足道。”

在美国总统川普多次对中国处理Covid-19进行指责后, 作为美国的联盟,澳洲在5月24日也受到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警告,要求澳洲离美中的‘冷战关系’远一些,并称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不仅对美国也对其盟国采取反抗措施。

网民热议“首部民法典”

在中共人民网列出的“两会八大看点”中,唯一一个与经济没有直接关系的话题就是“审议民法典草案”。因此在 “两会”上,民法典草案审议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如果审议通过,它将是中共治下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据大陆报导称,习近平推动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民法典建立一种“法治与文明”的形象。但网民似乎毫不领情。

在当下中国,一个百姓毫无尊严的社会里,民法典中有关人格权变得特别引人关注。该民法称“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网民热议称:“法律有定义人格概念吗?”“是不是以后不用下跪了?”“执法人员暴力殴打手无寸铁的民众算不算人格侵犯?”

中国官方报道称,民法典改变了以往“重物轻人”现象,中国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偏重实用。作为中国民法总则的起草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孙宪忠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表示,这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懂,有问题可以去法典里找答案。”

一位维权律师告诉媒体称,民法都是针对百姓的,对执法机构不起作用,“我们维权都是依照现有的法律,但领导一插手,法律就是废纸一张。”他说。

与以往法律有所不同的是,在性侵泛滥成灾的社会里,民法典(草案)终于为性侵筑起“防火墙”,该民法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这就意味着年幼时遭到性侵,18岁后仍可提起诉讼并得到保护。”

网民对此不以为然,“性侵从来都是违法的,可官员性侵幼女却总是无事。”

民法典草案中,也加入了“婚姻家庭编”的内容,首次引入了“离婚冷静期”制度。

近年来中国的闪婚闪离现象多见,当代人结婚离婚较为草率,“男子一年内结婚离婚23次,曾结婚第二天就离婚”;“36岁女子2年内嫁7个老公”……

草案明确: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不过,也有人担心,如果存在家庭暴力等情况,夫妻一方想要离婚也要受到“离婚冷静期”制度约束吗?

草案还在收养制度上作出了重大调整。现行收养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而在草案中,被收养人的范围被放宽到0-18岁的所有未成年人。

另外,民法典草案首次将“禁止高利放贷”写入法律草案之中,据报导,近年来,由高利贷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今明文立法禁止高利放贷行为,对于放高利贷者有着更权威更强烈的震慑作用。

尽管民法典草案的讨论很热烈,但舆论的评价并不积极,网民普遍认为“中国的法律基本等于一纸空文。”“在官权高于一切的国度里,法律只是摆设。”“法律告诉我有言论自由,结果我发现,我只有不说话的自由。”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