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eczema)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损(具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肥厚、脱屑、皲裂等多种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应与接触性皮炎和牛皮癣相鉴别。
当今主流医学(西医)对免疫系统的疾病(如红班狼疮、湿疹、牛皮癣)既不知确实病因,亦无法根治,只能建议病人使用抗组织胺药物、激素、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暂时抑制湿疹。激素若使用过度,会使皮肤变薄、发皱老化、微丝血管爆裂、长毛等,反复使用最终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
湿疹属中医学“湿疮”、“浸淫疮”等范畴,又因发病部位而有不同名称,例如: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的叫“浸淫疮”;身起红粟,搔痒出血的叫“血风疮”;婴儿湿疹有“干敛”、“湿敛”之分。隋代太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指出 风、湿、热三邪为湿疹的致病因素。清代太医吴谦则在《医宗金鉴》描述:“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 抓津黄水,湿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指出肺、心、脾这三个内脏之运化功能对皮肤和湿疹等问题有重要的关系。 因为我们的“肺主气,肺主皮毛”,如果肺出现问题,会使毛孔开合的功能失调,废物沉积在毛孔;“心主血脉”,如果心出现问题,会使推动血液运行和运送营养至全身的功能失调,从而免疫力会下降;“脾主湿”,如果脾出现问题,会使运送水液的功能失调,产生痰湿,形成湿疹。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所谓的“靳三针”是指:(1)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湿疹的配穴为“俞穴三针”(肺俞、心俞、脾俞)加“止痒三针”。止痒三针分为三组:一是耳针的心点、脾点,可以快速止痒;二是针刺曲池、合谷两穴,用于解表消炎;三是“大椎四穴”放血,治则是清热解毒。肺俞、心俞、脾俞为肺脏、心脏与脾脏之经气输注出入之处,生理上不仅与脏腑有著特定联系,并且与脏腑的病理密切相关。通过肺俞、心俞、脾俞针灸不仅可调节脏腑之气机、疏通经脉,同时整体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贯穿上下,沟通内外。头面部湿疹者加百会、前顶、神庭、新设及后顶穴,兼痰湿中阻者加中脘及丰隆穴。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穴位,使之得气,针刺实症用泻法,如果伴有虚症者,可用补法。
此外,唐朝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执中,主张针药并重。清朝著名针灸学家孙李学川,强调“以汤药治其内,以针灸治其外”,才能做到“通内外两家之筏,而使之左右逢源,会归一致”。配合中药方剂及靳三针针灸,治疗湿疹的最佳时机应是刚发病时(急性期),可于二至三周内治好; 已进入慢性期的湿疹病患,由于长期反复发炎不愈,病邪已侵入经络和脏腑深层,需要二至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治好。少数长期使用激素和生物制剂的湿疹患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治疗本病。自古有建树的医家们“针药齐施”,内外相扶,才能根治病症,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网页考证)。先前接受中医、西医治疗无效的湿疹患者,可以采用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针灸治疗。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c6ae497d-fb67-4e4b-b51d-be7a12b32bde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