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宠”二十大入局可能性有多大?

《习近平的“之江新军”内部一样是尔虞我诈》中,介绍到了现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说起来是一个物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出身,但却以文字工夫见长,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他在家乡浙江丽水地委升任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之后,很快被当时的浙江省委办公厅负责人相中,将其调升为该办公厅下属的“调研写作处”任职;先是委以副处级调研员,后升任副处长,处长,升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时间是2000年6月。此时的陈一新已经是40加1,晋升速度并不算快。当时的省委书记还是张德江。 

这里说的当时的省委办公厅负责人,是后来在习近平手下担任浙江省长的吕祖善。当时的吕祖善在习近平面前也曾替陈一新美言,特别称赞他的写作能力。所以习近平从到浙江之后的第一次“下基层调研”就点名要陈一新随从,目的就是要利用这只“笔”为自己起草调研报告。

侍奉习近平半年之后,陈一新即被提拔为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两年后,习近平又安排他兼任了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当时的习近平被省委办公厅安排的“贴身秘书”,是现已官拜解放军中将的钟绍军。只是享受正处级待遇而升任省委副秘书长的陈一新,事实上就是习近平本人的文字秘书,官至正厅局级 。

在习近平入主浙江的头两年里,浙江省委秘书长还是张曦。此公本是当年的杭州大学,也就是如今浙江大学的政治系毕业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即长期在浙江省的宣传部门任职,先后担任过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兼浙江电视台台长,浙江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浙江日报社总编辑和社长等职务;1999年底,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调到自己身边,被任命为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和省委办公厅主任。

2000年4月,这位张曦被升任浙江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当年底,被中组部批准为浙江省委常委。习近平从福建调入浙江后,张曦易主,继续担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直到2004年11月。

笔者在这里特别介绍张曦及他与习近平的关系,是因为笔者在过去的相关文章里曾提到过,张曦当时由浙江省委秘书长转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是“遭贬”。日后,曾有知情者否定了笔者的这一说法。

在这位知情者的提示下,笔者查对了相关公开资料。确实,这个张曦遭“贬”之后,其省委常委的身份还持续了一年多时间。而此前担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接替张曦的省委秘书长职务之后,也仍然还只是正厅局级待遇,9个月之后才被中组部批准为省委常委。

从公开资料上也可以查找到张曦的相关回忆,去浙江大学任职前,习近平找他谈话:“你到浙大先做好调查研究,有困难找我,条件成熟时我到浙大开一次会。”

张曦到任浙大半年多,习近平带领全体省委常委及相关人员到浙大给他站台。用张曦的话说,省委把一次常委会搬到一个大学现场召开,这在浙江是唯一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也应该是没有第二例。

确切的事实是,这位张曦是1945年生人,比习近平年长8岁。当时眼看他张曦已经年近60,习近平征求他本人的意见,计划安排他出任一届省人大副主任,这样即可把政治生命延续至63岁。但张曦表示,自己更愿意回母校去“发挥余热”。

于是,习近平随了张曦的意愿,征求中组部意见后,一纸调令,张曦成了浙江省委常委兼浙江大学党委书记。设在地方某地副省级待遇的重点大学的党委书记是所在省的省委常委,这个张曦是唯一的一例。不过这种特殊安排只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此后的张曦便专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直至2011年66岁上才告退休。

张曦本人回忆说:“2007年3月,习近平同志去上海履新前夕亲切接见我”。习近平进入中央工作之后回到浙江巡视,期间都召见了张曦。张曦离任浙江省委秘书长之前,习近平曾对他说,省委政策研究室是省委的参谋和助手,对政策研究部门的要求要“更高一点”,不仅要求他们重视调查,更要求他们重视研究,调查后善于研究是政策研究部门工作的关键。于是张曦向习近平推荐了一直和自己配合得非常默契的陈一新,兼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一职。

至于当时张曦的省委秘书长接班人没有安排陈一新,应该只是因为他的“资浅”。与他同龄的李强1982年即已经官至副县处级,1985年晋升正处。1992年李强晋升副厅局级的同时,陈一新才被晋升为副县处级。

再往后来,李强先后在浙江省境内担任了民政厅副厅长,金华市委常委兼永康市委书记,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以及温州市委书记。

正如我们本专栏上篇文章中已经介绍的那样,这个李强在浙江省委秘书长和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位置上一坐就是将近8年。继续留在省委机关,委实看不到晋升前途的陈一新赶在李强不再兼任省委秘书长的前几个月,主动要求外放。因为他截止当时政坛经历中,最欠缺的,也是被李强硬是比下去的,就是从来没有过基层党政一把手的任职经历。

2012年1月,离开省委机关的陈一新出任了中共金华市委书记;两年半后,被省委安排转任温州市委书记。

当时的李强已经是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当时有传闻说,正是李强在省委常委会上提议,让陈一新出任温州市委书记,因为这是李强11年前即已经担任过的职务,以此向陈一新暗示自己的政坛资历要他比陈一新老许多 — “虽然咱们两个是同岁”。

李强在担任温州市委书记的几年里一直都是正厅级,陈一新被安排从金华市委书记调任温州市委书记时,依然也是正厅局级的平调。而被他接替的前一任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则是副省部级,他先是以副省长身份,然后又以省委常委身份担任这一职务。

但是,陈一新在温州就职一年半之后,中组部直接向浙江省委下了安排陈一新进入省委常委班子的命令,从此以后的陈一新才仕途上步步看好。个中原委,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张曦等人起了作用。

2015年5月,习近平以“领导核心”之尊回到浙江。陈曦的回忆中有一句原话是:“在百忙之中,特别抽时间接见了我。”接下来,陪同习近平巡幸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奉习近平之命与陈曦谈话,主要内容是征求他对陈一新的看法。

却原来,当时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之初,其办公室是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由王沪宁兼任办公室主任;两个副主任也都是兼任,需要一名专职副主任。这令习近平想起了自己在浙江主政时的政策研究室主任陈一新。

当时的陈曦自然是一顿美言。于是,才因进入浙江省委常委会而晋升副省部级一年时间的陈一新再获新职,回到了习近平身边。

笔者在本专栏过去的《国安部长陈文清比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更有晋升前途》一文中曾分析说:现如今的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明年的中共二十大上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进而以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身份在二十大上直接跳升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可能性有多大值得怀疑。不是因为他不被习近平所信赖,而是因为被习近平政治上高度信赖,有资格、有可能成为政法委书记的待定入选者太多。“比选”的结果是比陈一新更有政治优势者,台面上已经有好几个。

但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曾在浙江省委供事的知情人士却表示,他相信陈一新在今年二十大上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然后出任下届中央政法委一把手接替郭声琨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

这位知情人物特别提醒笔者关注一篇当年新华社的报道文章,标题就是《多次被中央充分肯定 他的职务5年5调整》。该文章发表于2017年1月,当时的陈一新刚刚被宣布从“一尊”身边外放为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

文章总结说:2012年起,陈一新开启了地市“一把手”的实践型主政经历,先后任金华市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并在温州市委书记任上一年多后进入省委常委班子,不到一年出任中央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至今次再赴地方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是他在5年内的第5次职务调整。

在湖北和武汉任职才一年时间,陈一新便重头回到“天子脚下”,出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兼中央跨军地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日后又还被安排了第三项职务,全国打黑除恶办公室主任。

如此说来,从2012年到2018年初,这位陈一新的职务是6年6调整。对照一下中共其他高级官员们的从政履历,这种频繁调动的事例甚是少见。而且他陈一新在厅局级待遇上虽然停留时间较久,但从副省部级到正省部级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可谓后来居上。

在担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的第一年,陈一新的主要任务就是替习近平主持所谓“跨军地改革”,其实就是武警部队的体制和编制改革。

当时曾有外界分析文章说,习近平当局对外宣布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武警部队实行中央军委-武警部队-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武警部队归中央军委建制,不再列国务院序列, 是因为过去的武警部队双重领导,即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双重领导存在重大弊端:首先是弱化所谓“党指挥枪”的绝对领导,弱化中共军委的管理;第二是“第二武装”埋下不稳定隐患。

中共解放军原总参谋部退役上校岳刚对此分析时举了周永康之例,称其长期担任中共政法委书记兼武警第一政委,“自恃手握第二武装,野心膨胀,敢于搞团团伙伙,索取更高权力。”

也许我们的读者听众们还记得,当年有关周永康滥用武警之说,坊间盛传。比如在2012年3月19日晚,周永康为抢夺薄熙来案的关键证人富商徐明,调动北京地区附近的武警,包围了新华门和天安门。胡锦涛则急调38军入京包围了中央政法委大楼,双方一度发生对峙,最终武警部队缴械,周永康亦就此失势……。

2018年4月18日,陈一新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跨军地改革工作小组组长身份主持召开跨军地改革工作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是跨军地改革工作小组首次出现在公开新闻报道中,也是外界首次知道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已经由汪永清换成了陈一新。

关于陈一新主持所谓“跨军地改革”的相关详细内容,日后还会有文章介绍。这里要说的是陈一新自担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之后,最为外界所熟知的动向莫过于2000年初回到湖北,以习近平钦差身份坐镇武汉督导抗击武汉新冠的那一遭。而外界有所不知的是,前不久刚刚被中共当局对外宣布“提起公诉”的前公安部副部长孙立军,就是犯在了陈一新手上。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