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检讨龙应台女士似乎成为一种风气,本来不觉得须认真看待,但实际阅读该篇脸书文章,却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龙女士该文的开头和结尾以“不管你说什么,我反战”作为头尾呼应的主旨,我想大部分人都将“反战”当作讨论的重点,但我却觉得“不管你说什么”才是应该讨论的核心。
以上述那句话的语意来看,代表只要立场不同(不反战),对方说的话一概不听,也就是没有任何讨论的空间。我相当好奇,会说出这样的语句,是不是一种对知识分子“道德风骨”的自我想像?是不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芳自赏?让我讶异的是,龙女士身为前文化部长,口出此言实在令人不禁忖度,难道她以往面对文化政策的不同意见讨论时,都是抱持著这样态度吗?
而发表此文的契机-是因为阅读了和维也纳有关的20世纪初期艺术史,想到几年后本地所卷入的战争(我猜是一战),心中有感,缘发此文。
这非常有意思,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一战发生的主因,是因为奥匈帝国(以维也纳为首都)在1908年时并吞波士尼亚(Bosnia and Herzegovina)地区,才导致后来的王储斐迪南到此视察时被刺杀,并直接引发一次大战。
但当初为什么,奥匈帝国即使不顾国际形象,也要强行并吞波士尼亚呢?因为该地的名义持有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治衰败,国内的青年土耳其党人看不下去起来革命,主张推行君主立宪。奥匈帝国怕革命烧到波士尼亚,也正好抓住这混水摸鱼的机会,将已是自己实质控制的波士尼亚地区(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领土)给正式吞并。
那俄国呢?标榜泛斯拉夫主义,并且对巴尔干一向有野心的俄国理论上不会坐视不管,但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被日本打得乱七八糟,加上战后政府颜面扫地,国内革命四起,根本没能力再和奥匈帝国及其盟友-德国互斗,所以也承认了奥匈帝国对波士尼亚的并吞。波士尼亚里面反奥的穆斯林和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就这样“被出卖”了。
所以说实话,战争从来就是“把人民当筹码、豪赌一盘”的举动,而且往往侵略他国的那方,更会将这套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小国之所以被侵略,多半是因为本来的靠山-其他大国已经不行了,另一个大国觉得有机可趁,才会打过来,小国自己不管再多么乡愿,心里多么反战,只要时机点一到,还是有可能被侵略。当然,除非未战先投降。
我无意要过度批判龙女士,我敬重龙女士的文化涵养、文学造诣,也欣赏龙女士的艺术品味。但吾人常提“求同存异”,大抵存异容易,求同困难。没有讨论空间的零和赛局,不会有求同的可能性,而心中存异,说出的话语必定针锋相对,更以令对方出丑难堪为最高宗旨。试问,这难道是文化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龙女士身为一个有风骨的文化人,是不是应该敞开心胸,以开怀包容的心,俯身倾听“不反战者”的论述?
(※作者为自由作家,全文转自上报)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adb38d58-9a70-4e69-bc72-1f9e0a891aa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