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爱桑德斯 总统为什么不是他

美国参议员桑德斯分别在2016年、2020年两度争取民主党总统提名,一次败给希拉里,一次半途退选,虽然都功败垂成,但他仍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美国政客之一,尽管年逾八旬,18到29岁青年支持率一度曾是拜登的两倍,但为什么最后是拜登当总统而不是桑德斯?

桑德斯风格最大特色,就是他长期在国会和民主党合作,但一直以无党派独立人士自居,主张民主社会主义,被视为美式极左派代表,直到2016年竞选总统,他才宣布以民主党身分角逐,过去的“独立身分”,便提供他更多空间能同时对主流的民主、共和两党提出批评。在两党皆有传统政治包袱下,桑德斯这位“超然的批判者”,很快就引起Z世代注意。

他曾指责共和党除了反对自由派之外,完全提不出任何有用的经济计划,也曾指控民主党早已被弃工人阶级。民主、共和两党都有为数不少的反对力量,桑德斯于是就成了平衡两党声音的“第三方选择”。

桑德斯口才辨给,演讲很有煽动性,他反对为中产阶级设计的政治和金融体系,支持学生债务减免,甚至主张全国大学免费,在批判堕胎禁令时,桑德斯的用语是:“很难相信,到今天还有一群人认为女性不够聪明,无法主宰自己的身体…”这一发言深得年轻人的心。在他夸夸其谈个人政治抱负之前,他的开场白经常是“让我告诉你政客不会告诉你们的事…”光这句起头,就有很多年轻人相信他对两党的批评都是真的。

只是,在他两次和总统参选人(还不到候选人的一步)失之交臂后,取“桑德斯旋风”而代之的,就变成了“桑德斯的困境”。首先是他的性格问题,年轻人欣赏桑德斯批判时局和政治文化的方式,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似乎不太具备同理心,非常缺乏温厚的情感表达,曾有媒体形容他“同情小人物的能力,可以像电灯开关一样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此外,桑德斯似乎也没有什么足以感动普通美国人的个人故事,以至于虽然他相当擅长制造情绪,却很少能成为人们心中一股稳定的力量。

其次,他的直率,以及非典型的政治语言受到激赏,但又明显是个视野有限的人。因而才有“当他必须面对与自己世界观不一致的问题时,他一贯的世界观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的描述,以及一旦政策或策略受到挑战,他也只会以“社会主义”自我辩护,或者将经济问题通通简化成企业的贪婪。“只要桑德斯不谈美国经济不平等,他的答案要么开始变得毫无意义,要么在不同的背景下又会回到相同的主题”,这是美国人对桑德斯的另一层认识。

另外就是,桑德斯的长处在提出担忧,他的担忧究竟合不合理,未必都通得过考验;他拥有革命者般的热情,只是主张不见得都能契合美国现下环境;更别提桑德斯对国际时局的认识,他声称“只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才能阻止俄罗斯和中国”,有多少美国人就是因为这样而害怕他当总统。

和桑德斯一样,欧巴马也受到年轻人喜爱。比较两者类型,或可说桑德斯所缺乏的,不少可在欧巴马身上找到。例如奥巴马说话很少真正“投年轻人的味”,性格特色倒是反映了他应该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他当然有语言魅力,但煽动性还不如桑德斯,在年轻族群间的渲染力却反而更深刻。进一步说,无论桑德斯是因为语言表达方式还是左派意识打动了年轻人,他为“治国”所做的准备,以及本身性格条件,都间接成了自己更上一层的局限,桑德斯和奥巴马同为美国年轻世代宠儿,各自受欢迎的因素其实截然不同,当作为普罗大众的选择时,总统梦的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

任期内,他曾在白宫为即将离职的工作人员饯行,一名员工的5岁小孩突然对奥巴马说:“我想知道我的头发是不是和你一样。”欧巴马于是回他:“你为什么不摸摸看,见证一下。”然后很自然地90度弯腰低头,让小男孩摸了他的头发。这张照片被称为奥巴马“力量的象征”,而这是所谓“受年轻人喜欢的桑德斯”完全做不来的。

(※作者为《上报》主笔。全文转自上报)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