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的董氏奇穴与靳三针针灸疗法

五十肩,又叫肩周炎、冰冻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不良和阵发性疼痛,常因体力劳动和天气引发,随著病情的发展渐转变为持续性疼痛,影响洗脸、背手、梳头和穿衣等,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西医治疗五十肩的有以下两个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肩关节活动度,治疗上有服用止痛药、物理治疗(热疗及关节运动)、肩关节注射激素、手术(微创肩关节镜手术)等。手术后肩关节活动角度可增加10至15度,疼痛感可改善7成至8成,仍需持续复健,避免关节囊内因为出血又再度沾黏。 

许多中医针灸在治疗五十肩时,千遍一律使用“病侧取穴”之法,不但没有疗效,还可能扎断宋体神经,危及病人健康。根据现代西医学,大脑为左右两半球所合成,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故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载:“痛在于左,而右 脉病者”,“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即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痛时,必须针灸另一侧(右或左侧)的穴位,运用相关的神经系统组织,以“循经取穴”的治则,依经络穴位下针,只要针感能够传导至患部,即可立即止痛,并且打通经络,从根本上治好病人的五十肩。 

五十肩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具体又属“十二经筋病候”,病变部位在于肩部的经脉和经筋。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五十肩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侵袭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五十肩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至清乾隆四年太医吴谦在《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五十肩的病机与治则。 

董氏奇穴针灸是台湾董景昌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既源于传统的针疗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另一方面,靳三针针灸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所谓的“靳三针”是指:(1)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肾关穴是董氏针灸治疗五十肩的特效穴,常与患侧四花中穴并用治疗肩痛和肩不能上举。靳三针治疗五十肩的配穴称“肩三针”。肩三针由肩髎、肩前、肩贞三个主穴组成。肩髎在肩部,肩关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有一个凹陷,肩髎就在凹陷位置。肩前在肩关节前部,取穴的时候把手臂自然下垂,腋前皱襞头上1.5寸的地方就是。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取穴的时候正坐,自然垂肩,当上臂内收时,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即是。肩周炎的疼痛大多以经脉循行区域为特点, 而肩三针的取穴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治疗,加以三针齐刺,通过针刺的作用解除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性粘连,恢复肩周经脉运行主司肩关节运动的功能。 

此外,五十肩也可以用“针药齐施”之综合疗法治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例如:明代太医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之“二术汤”,专治虚寒、风湿侵犯一类的五十肩。配合中药方剂、董氏奇穴与靳三针针灸治疗五十肩,一般三次治疗即可复原。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