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又叫肩周炎、冰凍肩,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肩關節活動不良和陣發性疼痛,常因體力勞動和天氣引發,隨著病情的發展漸轉變為持續性疼痛,影響洗臉、背手、梳頭和穿衣等,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西醫治療五十肩的有以下兩個目的:緩解疼痛和恢復肩關節活動度,治療上有服用止痛藥、物理治療(熱療及關節運動)、肩關節注射激素、手術(微創肩關節鏡手術)等。手術後肩關節活動角度可增加10至15度,疼痛感可改善7成至8成,仍需持續復健,避免關節囊內因為出血又再度沾黏。
許多中醫針灸在治療五十肩時,千遍一律使用「病側取穴」之法,不但沒有療效,還可能扎斷宋體神經,危及病人健康。根據現代西醫學,大腦為左右兩半球所合成,左腦與右半身的神經系統相連,右腦與左半身的神經系統相連。故中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載:「痛在於左,而右 脈病者」,「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即身體一側(左或右側)有病痛時,必須針灸另一側(右或左側)的穴位,運用相關的神經系統組織,以「循經取穴」的治則,依經絡穴位下針,只要針感能夠傳導至患部,即可立即止痛,並且打通經絡,從根本上治好病人的五十肩。
五十肩屬於中醫學「痹症」範疇,具體又屬「十二經筋病候」,病變部位在於肩部的經脈和經筋。中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首次提出,五十肩發病與外傷關係密切,認為傷後惡血停聚於肌肉筋骨之間,氣血運行不暢,易受風寒濕邪侵犯,惡血與外邪侵襲則發為痹證。在隋唐時期,又進一步認識到五十肩發病與勞傷氣血不足有關。至清乾隆四年太醫吳謙在《醫宗金鑒》總結了數千年來對五十肩的病機與治則。
董氏奇穴針灸是台灣董景昌創立的獨特針灸方法,既源於傳統的針療方法,又有所創新而獨具特色。另一方面,靳三針針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醫經典理論和歷代針灸醫家臨床經驗之精華,所創立的嶺南針灸學派,也是當今理論最成熟的針灸學派。所謂的「靳三針」是指:(1)治療某些疾病的三個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針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狀。靳三針現已因為其神速的針灸療效而蜚聲海內外,該療法進入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國家級中醫繼續教育項目,在全國中醫院推廣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腎關穴是董氏針灸治療五十肩的特效穴,常與患側四花中穴並用治療肩痛和肩不能上舉。靳三針治療五十肩的配穴稱「肩三針」。肩三針由肩髎、肩前、肩貞三個主穴組成。肩髎在肩部,肩關節外展時,肩峰後下方有一個凹陷,肩髎就在凹陷位置。肩前在肩關節前部,取穴的時候把手臂自然下垂,腋前皺襞頭上1.5寸的地方就是。肩貞在肩關節後下方,取穴的時候正坐,自然垂肩,當上臂內收時,腋後紋頭直上1寸處即是。肩周炎的疼痛大多以經脈循行區域為特點, 而肩三針的取穴是對肩周炎多經症狀的高度概括治療,加以三針齊刺,通過針刺的作用解除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廣泛性粘連,恢復肩周經脈運行主司肩關節運動的功能。
此外,五十肩也可以用「針藥齊施」之綜合療法治療,治療效果更為明顯。例如:明代太醫龔廷賢的《萬病回春》之「二術湯」,專治虛寒、風濕侵犯一類的五十肩。配合中藥方劑、董氏奇穴與靳三針針灸治療五十肩,一般三次治療即可復原。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77922957-9943-4c95-ab91-d0b5ef0720d8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