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未来?外资雪崩式撤离中国

Made in China掰了?外资加速撤中

早在2018年美中贸易战开打前,“中国制造”一直被认为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作法,在当时恐怕没人料想到,全球供应链如今正逐渐与中国脱钩。然而,2020年COVID-19爆发,中国坚持清零打击外商信心、扰乱全球供应链。

如今中国面临经济放缓、人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以往的设厂优势不再,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减弱,许多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开始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布局,外资相继加速“去中国化”。

市场竞争加剧 零售商百货收摊出走

1996年进驻中国的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由于不敌连年亏损,自2013年起陆续收缩营业规模,随后又受疫情冲击,去年关闭进军中国市场开拓的首家门市,并传出有意将全球供应链业务转移至印度。

除了沃尔玛,其他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也不太顺遂,法商家乐福(Carrefour)2019年将80%的股权卖给中企苏宁易购后,关店潮不断,去年前3季更在中国关闭超过50家门市;随后,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Metro)也因转型失败、营收增涨停滞,出售给中企物美商业。

还有日本百货高岛屋(Takashimaya)2019年关闭在上海的旗舰店;法国零售商欧尚集团(Auchan)于2020年将在中国的业务股份全转让给阿里巴巴(Alibaba),并于隔年淡出中国市场,剩馀在中国的门市则改名为大润发。

电商、金融业相继淡出中国市场

不止零售业,随著中国本土电商平台淘宝(Taobao)、京东(JD)、阿里巴巴兴起,亚马逊(Amazon)2019年关闭在中国的电商平台,并计画于今年结束在中国的Kindle电子书店;还有住宿平台Airbnb也在疫情期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受到中国强监管打压冲击,搜寻引擎雅虎(Yahoo)已终止在中国的产品与服务。

还有美国知名基金先锋集团(Vanguard)也在2021年宣布撤离中国,引起市场关注,由于中国对外企的要求越趋严格,即使华尔街投行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外国基金在中国的募资规模仍不及中国当地资金公司的一半。

日车商市占受限 韩企转投资越南

另外,日、韩企业也加速撤离中国,根据统计,过去10年,进驻中国的日企已减少1600多家,包括多间日本服装品牌与大型制造商、中小企业等,有15%日企表示,投资中国的计画已受影响。

而中国国产车崛起,除了影响特斯拉(Tesla),也冲击到日系三巨头的份额,本田(Honda)在中国新车销量减少12%,旗下豪华汽车品牌Acura已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日产汽车(Nissan)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也衰退逾22%;至于丰田汽车(Toyota)也小幅下滑0.2%。

根据韩媒调查,约1成韩企打算撤中,且不看好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向来仰赖中国市场的三星电子(Samsung)目前仅剩在苏州、西安的3座工厂,截至2021年底,三星中国厂员工数为1.7万人,较2013年巅峰时期的6.3万人减少约7成,至于手机、面板、电视等业务的生产基地已逐渐转移至越南。

中国投资优势不再 东南亚有望受惠

近年外资撤中可归咎于几大原因,首先,过度防疫扰乱企业供应与生产,再者,考量到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与晶片管制、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如:俄乌战争中立场亲俄、升高对台军事施压等,外资未来在中国投资的政治风险恐将越来越高。

此外,中国政策模糊、朝令夕改;强监管措施以及对言论的控制;以及稍有不满便实施反制或扬言抵制的行为,都让外企不寒而栗。更重要的是,以往吸引外资到中国设厂的条件之一,便是低廉劳动力与庞大的市场商机,不过随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本土企业崛起,疫情爆发便成了外企将供应链移至东南亚国家的转捩点。

疫情封闭3年,即使中共逐步迈向开放,短期内市场有望复苏,不过实行多年的清零政策早已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加上贸然解封导致中国疫情飙升,更重挫外资信心,在未来经济前景不明的前提下,恐促使外资加速出走中国。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