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克格勃为何没能拯救前苏联?

大约是在1963年左右,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笔者跟在哥哥姐姐身后混进电影院,兴奋但却懵懵懂懂地看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部外国电影—苏联故事片《以革命的名义》,电影中能看懂和记住的内容也不多,印象较深的只有苏联人民伟大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在群众大会上激动非常地演讲,在办公室里与“契卡”(之后才知道是“全俄肃反委员会”的简称,“契卡”的全称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领导人捷尔任斯基严肃认真地研究问题,还有许多抓捕或枪毙绞杀反革命分子、白匪军军官和地主富农的恐怖镜头;貌似还记住了一个被苏维埃敌人“暗杀”的革命领导人基洛夫的名字。

以后逐步知道了“契卡”是苏共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的专事保卫苏维埃革命政权、负责打击镇压一切敌人、集公检法司军政职能和权力于一体的特殊专政机构“全俄肃反委员会”的俄文缩写字母中文译音;“契卡”首任领导人为鼓吹“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捷尔任斯基。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契卡”以后又在原基础上多次扩容升级并先后使用了下述机构名称: 

1917年12月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年2月国家政治保卫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1923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

1934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1941年2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月国家安全总局(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

1943年4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月国家安全部

1947年10月至1951年11月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划归国家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月国家内务部(1953年曾与国家安全部短期合并,统称内务部)

1954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KGB)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更名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 

1954年改组升级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后,其机构的规模与权力均达到了巅峰状况。国家安全委员会实行主席团及全体委员会集体领导制,主席团由1个主席及10个副主席组成(其中第一副主席2人);全体委员会由重要加盟共和国安全局长及联盟相关机构主要领导组成,全委会人数15到17人。 

安全委员会下设“对外谍报局、国内反间谍局、军队管理局、边防军管理局、总务局、人事局、军事建设局、医疗保障局、捷尔任斯基高等学校、侦查技术局、16个行动总局(或行动局)、数量不明的大量驻海外工作站(组)等多个机构。克格勃系统工作人员的总数量在高峰时期曾达到50万人之巨,其中总部机关员工约1万人,间谍、反间谍及技术保障等部门约20万人,边防军30万人。此外,克格勃在全国各地还拥有至少150万名“线人”,在国外有25万谍报人员。克格勃年度计划预算约100亿美元,其经费开支不受政府任何部门的约束与监督。在人员数量、活动范围、权力和财力方面,绝对让世界另外三大情报机构的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及以色列摩萨德等望尘莫及。 

克格勃麾下的16个行动总局(局)分别负责对外情报侦查、扶持训练指导国外反政府武装组织、反间谍侦查、武装力量内部反间谍侦查、异见知识分子及宗教人士管控、交通运输部门反间谍侦查、反意识形态破坏侦查、国防工业及重要科研机构反间谍侦查、户外监控侦查、克格勃系统密电码编制管理、重要人物保护警卫、国家安全机关档案资料管理、技术监听监视、国家重要设施(秘密指挥所、防核袭击隐蔽所及政府通讯枢纽等)的设计建造及管理、最新科学技术情报的收集分析及管理等巨量工作。 

克格勃麾下最臭名昭著的第五局是安德罗波夫出任克格勃主席后,为了全面遏制和消除赫鲁晓夫执政十年期间所形成的严重“自由主义思潮与反苏情绪”,于1967年提议成立的。该局专司监督知识分子的不满言行。第五局下设15个处,知名者如宗教处、文艺界及知识分子问题处、国际关系处、学生和无组织青年处、侦察匿名反苏文件作者处、民族工作处和反犹太复国处。因为任务量大面广,该局的人员编制从1967年成立时的201人最后竟然扩充到了1989年的25000人;同年该局被戈尔巴乔夫撤销,部分业务划归克格勃第三总局。 

第五局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异议知识分子,克格勃内部称其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局”;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有人还轻蔑地称其为“思想五局”。通过解密的前苏联档案资料披露,第五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仅1972年一年就导致十万余青年知识分子在流放中被冻死。著名的异见核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博士就是被该局抓捕并强制押离莫斯科送往偏远落后的高尔基市;包括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数十位异见知识分子被注销国籍驱逐出境也是该局所为。 

七十多年来,克格勃都是前苏联负责对外情报、反间谍、国内安全、政治保卫、边境防卫及输出革命等工作的重要执行部门,是一个完全凌驾于党政军(包括外交部、国防部、总参谋部及财政部)各部门或机构之上的“超级机构”,它只对苏共中央政治局负责。克格勃与同时期的“军-工联合体”(军方)这两个部门变成了前苏联政府长期花钱无止境的两大“钱耗子”。克格勃在不同时期的部分知名首领名单及简况如下: 

捷尔任斯基(在前苏联被称之为“契卡之父”)、明仁斯基(因全力镇压国内反对派人士并完成驱逐托洛茨基及150名异见者出境之重任而得以接“契卡之父”的班成了“契卡”第二任首领,因心脏病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亚戈达(被斯大林处决)、叶若夫(被斯大林处决)、贝利亚(被斯大林继任者集体处决)、谢罗夫、谢列平、安德罗波夫(1982年至1984年曾接替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一把手兼苏联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费多尔丘克、克留奇科夫(参与了八・一九政变,后被捕)及巴卡金(任期仅3个月,1991年8月下旬到11月)。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经长期供职于克格勃,但只是一名驻东德情报站的小头目,普总统若干年前还毫不避讳地公开表示自己“以克格勃经历为荣”。 

前苏联克格勃的能耐巨大无比,它可以采用任何手段搜集到它想要的一切重要情报,也可以派遣特工远赴海外在他国境内巧妙地制裁任何背叛者;它还有能力网罗招募世界上任何它认为有利用价值的名人以秘密身份为它效力,据西方媒体披露,连全球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二战期间)、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及阿迪达斯公司老板霍斯特・达斯勒也都曾经与克格勃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上述信息的提供者都未能提供比较确凿的证据,因此也就只能作为茶余饭后之闲话了。 

深入研究了世界最强大的秘密情报机构前苏联克格勃后,最让笔者郁闷难解的是,综合力量如此强大的克格勃在自己的祖国及苏共面临解体之关键时刻,却显得一反常态的低调,当愤怒的莫斯科市民于1991年8月24日,在卢比扬卡广场11号克格勃总部大楼前拉倒“契卡之父”捷尔任斯基雕塑时,克格勃工作人员竟然都表现得出奇的平静,没进行任何的干预或阻止。 

克格勃大佬中唯一试图采取实际行动“救党救国”的好像只有克格勃倒数第二任主席克留奇科夫。克主席是戈尔巴乔夫总统为其改革“保驾护航”而提携上任的克格勃首脑,看上去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他还随同戈总统访问过美国。克主席上任后开始由其个人全面控制了克格勃情报的上传渠道,屡屡把精心筛选、过滤甚至加上自己判断后的虚假情报“直送”戈总统;同时他还以“怀疑一切”的方式对锐意改革的戈总统、雅科夫列夫、叶利钦、谢瓦尔德纳泽甚至包括戈尔巴乔夫夫人在内的大量政治人物进行严格的全天候监听。 

克留奇科夫在与亚纳耶夫副总统、国防会议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总理帕夫洛夫及内务部长普戈等政变领导人密谋过程中,想象力丰富的他还提出了诸多的“行动计划”,特别离奇的内容如拟定了“计划逮捕的7千反苏人士名单”、“印制30万份逮捕证”及“定制20万副手铐”等。8月19日凌晨,以亚纳耶夫副总统为首、帕夫洛夫总理及巴克拉诺夫副主席为辅、克留奇科夫主席、普戈部长及亚佐夫部长三人为“强力护卫神”、以总统办公厅主任博尔金为“内应”的“救党救国派”终于行动了(克格勃大佬参与此次行动的除克主席外,也只有平时负责保护领导人的第九局局长普列汉诺夫)。他们调遣全副武装的军队开进莫斯科,包围或占据了各要害部门及街道,中断一切电视广播节目,宣布戈尔巴乔夫总统的改革已走入了死胡同,总统因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职责,国家已处于极其危险的关键时刻,苏联部分地区进入6个月的紧急状态,并反复播放临时权力机构“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告苏联人民书》。 

1990年就已退出苏共并担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前身)总统的叶利钦在此前也已退党的雅科夫列夫等改革派政治家的积极支持下,随即组成了“反政变指挥部”并组织成千上万的工人与学生罢工罢课上街示威抗议政变集团,并包围了最高苏维埃大厦(白宫)。之后的事态发展就不那么复杂了,很快进驻莫斯科的军队就开始陆续撤离,精锐的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也压根没有动作,戈尔巴乔夫总统22日返回了莫斯科。到了第三天,由8个苏共“强硬派”人物组成的“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自行撤销,参与人员不是被捕就是自杀,亚纳耶夫代总统、帕夫洛夫总理、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及博尔金主任被捕;原本计划多多、信心满满的克留奇科夫主席自然也难逃法网;普戈部长与戈尔巴乔夫总统军事顾问谢尔盖元帅自尽。 

1991年12月25日中午,戈尔巴乔夫总统通过美国CNN有线新闻与前苏联国家电视台并网向全世界直播,宣布“拥有2.86亿人口、220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15个加盟共和国、500余万军队、50余万克格勃、诸多世界级尖端武器装备及2.7万枚核弹头、GDP已成“世界老二”的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

(全文转自老马杂谈)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