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迷流失 靠中国救是两面刃

因疫情调整赛制的美国职篮NBA正展开下半阶段比赛,就在各队为挤进季后赛拼搏的同时,NBA的“收视率问题”近日再成美国体坛讨论话题。资深体育记者特拉维斯(Clay Travis/OutKick的创办人)此前已提出多个数据反映了观众的流失,例如近20馀年来美国增加了约5千万人口,NBA的平均收视群反而暴跌近3千万人,1998年乔丹领军公牛队对上犹他爵士队,曾吸引3千700万观众收看冠军赛的盛况,迄今已难复见。

而NBA的警讯还不仅于此。去年NBA总冠军赛,尽管是由当红的詹姆斯(LeBron James)率领湖人队和热火队争冠,六场比赛平均收视观众也才700多万,或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篮球迷转看足球所致,偏偏当年度大学篮球比赛(NCAA)冠军赛的平均收视观众仍有1千700多万。不光是这样,就连德州一个小区域的篮球比赛都能吸引超过NBA两倍人口的收视观众。

2020到2021年赛季,主要转播NBA比赛的电视台ABC相较十年前,收视率骤降了45%,其他如TNT、ESPN也分别下降40%和20%,连带NBA电玩游戏销售量也大幅滑落。就特拉维斯的说法,这些数据显示球迷其实并没有放弃篮球,只是弃NBA而去。

NBA虽为一体育赛事,过去以来比起其他美国体育联盟,则更凸显了自己在自由、人权价值上的立场。60年代,美国各地掀起黑人平权运动,当时波士顿赛尔蒂克队曾因创了NBA历史,首度将黑人球员排入先发而引起轩然大波;20世纪初,NBA最伟大球星魔术强生被诊断感染爱滋病,不少球员拒绝和他同场比赛,却得到乔登、巴克利等天王球星支持,仿佛为社会大众上了一课“不要歧视爱滋病患”;继之,2013年科林斯(Jason Collins)成为NBA第一个公开出柜的球员,当时的NBA总裁史顿(David Stern)更率先公开力挺他,此举无疑为美国同性恋者送上极大温暖。而最严格看待种族歧视言论的运动联盟也非NBA莫属。

可以说,NBA曾挟其不只国内且广被国外的球迷,在创造无穷商机之馀,还以其“政治正确”另外为自己戴上一顶道德高帽。但过往成就,无论出于比赛本身,或是价值理念的额外加持,都无法力挽如今收视群流失的现象。这一、二十年来,NBA并非坐视不管,且积极更改规则、灵活赛事和包装赛场以求变革,观众还是留不住。 

于此同时,当然也有人将因素归咎NBA这些年来就是太讲究政治正确,所谓透过联盟道德使命传递“社会正义”,让NBA不再局限“体育赛事”格局,却也让球迷愈加对他行诸正义之举感到疲乏,宁可回归一些比较纯粹的体育比赛。正当本赛季NBA收视一直拉不上来的同时,Yahoo/YouGov曾发布一份民调,显示有11%的美国人会因为体育赛事标举某种政治宣传(符合个人政治意识)而看更多转播,但有34.5%的人反而因此跳过比赛。而今看来,这或许是NBA收视下滑的因素之一。

眼看趋势如此,这也另外解释了NBA何以这般积极经营中国市场,在国内球迷大量萎缩的情况下,被指拥有“十亿潜在客户”的中国,当然会被NBA视为另一个绿洲。1992年NBA组成梦幻队惊艳奥运,中国旋即掀起NBA热,随之中国对NBA的最大诱因很简单,就是金钱。在一个随时会遭指控“妄议中央”的社会,NBA的经营之道,正是谨记自己在国内标举“社会正义”却造成球迷流失的反效果,而采“闷声发大财”策略,逐步在中国建构出于其他国家很难达成的事业基础。

但问题就在美国民众并没有忘记NBA自己过去标举的自由、人权定位。直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休士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Daryl Morey)因为在推特发文“为自由而战、和香港站在一起(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不但遭中国舆论、球迷围剿,连带让NBA遭抵制,如今甚而只有零星转播和“翻墙收视”,NBA的“闷声发大财”终究触礁。

去年九月,美国民调机构哈里斯(Harris Poll)亦针对NBA收视下滑进行民调,同样显示“联盟变得太政治化”或是球迷流失的重要原因,其中还有近两成球迷表示是因为NBA和中国紧密的关系而转台。这结果看似吊诡,即NBA在中国谨言慎行、少碰政治,理当是“联盟变得太政治化”的反证,但只要回归常识,任谁都能理解,在美国藉体育宣传社会正义,确实促使了联盟“太政治化”,在中国,刻意不对自由、民主、人权议题表态,却正是高度服膺政治所致,结果就是令人觉得NBA不管在美国、中国,作风都很“政治”。

“莫雷事件”发生,现任NBA总裁席佛(Adam Silver)纵然拒绝为了其言论向中方道歉,但基本上他一直是中共政党路线的妥协者,且NBA无论从经营阶层到一线球星,对中国的言论审查和侵犯人权,并不像它在面对美国社会时所持的标准,且常以“尊重当地文化”去回避问题本质,因此无论从哪一角度看待,此时NBA都会予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那么,NCAA或其他区域篮球比赛,相较之下就更倾向于纯粹的体育盛宴了。 

NBA在如此特殊的东方市场涉水之深,未来和自己数十年苦心建立的价值意识应该只有更多冲突,“中国”终究会是一把两面刃。

(※作者为《上报》主笔,全文转自上报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