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承认GDP造假成风 假数据打造发展假象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8日发布的文章,显示中纪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声明要严打统计造假的陋习,等于由官方证实外界长期以来质疑中国GDP等重要数据造假的怀疑。

中纪委网站指:“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坚决查处统计违纪违法案件并督促通报曝光,遏制、震慑效应初显。但从查处的案件情况看,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发现,少数地方通过数据打造发展假象;人为干预统计数据的方式由明转暗,通过提醒、打招呼等方式,授意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统计造假指标涉及范围更广,开始向研发经费投入比、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等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指标蔓延。

未具名的负责官员还表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地区没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有效推动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办法不多;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唯GDP”政绩观根深蒂固,“不抓经济抓报表”,通过干预统计数据谋求政绩;有的地区问责处理明显“宽松软”,避重就轻、抓小放大,将造假责任推给基层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的问题高举轻放;有的地方统计部门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主体责任层层递减,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上热下冷”问题依然突出。

该篇文章表示除了加强查核,还要重点关注地方建立防惩统计造假的责任制问责制、统计造假“一票否决制”等要求的落实情况,狠刹“数字出官”等歪风邪气。同时,一旦发现国家统计局及调查队系统干部存在统计造假、以数谋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将严肃查处、精准问责,始终保持惩治数字腐败的高压态势。

歪风行之有年 地方夸大政绩捏造假数据

其实经济学家长期怀疑中国政府数据失真。2019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者谢长泰和香港中文大学三名学者联名发表论文踢爆,中国的经济数据,包括工业出口以及投资金额长期惯性掺水,因此推测中国从2008年至2016年,每年的GDP增长,平均夸大两个百分点。累积计算:2016年官方所公布的数据夸大了16%,相等于超过1.5万亿美元。

经济学人报道,谢长泰等人取得制造业增值税的数据,用来与官方公布的工业生产增长相互比较,直至2007年为止,两个数据都吻合。

但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自此之后,无论如何的调整,都难以配合严重扭曲的数据。部分地方领导为了政绩争取升迁,大肆夸大经济表现,而由于他们的官阶高过统计局的官员,统计员难以拂逆地方大员的执意。两个数字的差距开始逐年增加,到了近年,又开始收窄。

中国前财长尖锐开呛 政府报喜不报忧

以直言不讳评论经济闻名的中国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尖锐抨击中国的统计数据未适当报告负面的经济变化,所有揭露的经济指标都“非常好”,反映出经济负面变化的数据不足,完全没有反映经济下行风险。楼继伟的说法,凸显对中国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长期担忧。

楼继伟指,政府总是报喜不报忧,例如在疫情冲击下,中国企业和市场实体数量竟然增加。但没有公开的部分事实是,当中有不少企业早已因疫情面临困境停运,而注销商业登记又异常困难,导致“有1.5亿个市场主体,但至少4000万个不活跃”。与此同时,政府数据显示就业人数有增加,却没有跟进就业人士在半年或之后是否被解雇。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