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的中文互联网每况日下?
与论大致归咎于:1)网管、审核、禁言、销号:2)喷子:3)垃圾算法推送:4)缺乏高质量的对话。
然而,这些因素其实长期存在,并非今天才有,而且非中文互联网也有类似的因素。如果以称冠全球的流量和用户数量来看,甚至可以认为当前的中文互联网似乎蔽日遮天。
的确,审核越来越严、墙越来越高、喷子越来越多、算法越来越垃圾。这些都导致了今天中文互联网上的信息/噪音比例(信噪比)越来越低,获取有用信息的时间成本远高于这些信息本身的价值。这时,信噪比似乎已经趋近一个无法逆转、濒临崩溃的临界点。其系统成本之高逐渐地让使用者知难而退。
我曾经养过一个生态球Ecosphere。这是一个由几只小虾、一片海藻和人造沙粒构成的、自我循环的封闭生态系统。小虾以海藻为食,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成长,而小虾微量的排泄物也成为了海藻的肥料。说明书上说:只要有光,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就可以自我循环,生生不息。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系统里海藻开始过度生长,其中的一只小虾”零落成泥碾作尘”。再过了一阵子,系统里的水“只有香不再”,变得越来越绿浊,小虾们开始在自己的屎尿中挣扎一一种在粪坑里扑腾的既视感。到了最后,这些残存的小虾们也未能幸免,逐一追随那先驱的脚步而去。就这样,一个所谓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就彻底崩溃了。
仔细想来,这个封闭式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宿命,类似于今天的中文互联网:有人产生内容(海藻)、有更多的人消费内容(小虾)并通过留言讨论(排泄物)反馈内容生产者(海藻)。然而,由于系统是完全封闭的,缺乏新元素,系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将至死靡它,能维持原状已是感天谢地了。
在这个封闭系统里(中文互联网),如果内容消费者(小虾)过快地投杼逾墙(小虾排泄),将势必导致系统超负荷运转,无法及时消化这一众垃圾,最终将污染整个系统(浊水横流)。而算法推送(海藻的光合作用)则加速了崩塌的进程。同时,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系统即便是在最佳状态时也只是在依靠自己产生的垃圾而苟延残喘,无法突破自封在玻璃里的禁锢而成长壮大。最后,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只要系统内部出现一丝不均衡,就能迅速地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简言之,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脆弱而呆滞的系统。虽然刚开始时系统似乎风平浪静,但系统的变弱只是时间问题,而它的退化是渐进而无声的。系统崩溃的时间取决于系统内垃圾积累的速度,和一些无法预见的意外因素打破系统内部的平衡。最近,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抱怨中文互联网之内哀鸿遍野、鸟尽弓藏。中文互联网的价值/成本比例,似乎已趋近了临界点。
这就是中文互联网之死。
洪灏
2022.07.20
(全文转自推特)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59a02037-8f88-4c30-8833-d706f1d1e52d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