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国与美欧:从雷暴雨到阴晴不定为哪般?

从2月下旬到4月下旬,整整两个月,中国与美欧关系犹如坐过山车一样险情百出。因中国坚持保持中立并与俄罗斯保持更密切的经济合作,美欧对中国的态度从威胁经济制裁到拜习视频会后放弃制裁,美方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对俄态度,但声明并无证据表明中国对俄实施了军事援助。此后,双方静默了约半个月。但从4月中旬开始,先是欧盟、继之是美国,相继对中国释放了一些友好表示。中国现阶段因疫情清零与中共二十大前夕的政治紧张,来自美欧的这些表示对北京有减压效果。

在中国完全未调整对俄态度的情况下,是什么促使美欧主动调整?

美国希望缓解中期选举的压力

先说美国调整了什么。

据路透社报道,在4月21日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办的一次活动中,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达利普·辛格(Daleep Singh)在会上表示,美国可以降低对自行车或服装等一系列非战略性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帮助对抗通货膨胀。以下这段话很关键,他说,前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关税可能给政府带来了一些谈判筹码,但这些关税没有战略目的,中国也有类似的非战略性报复性关税,在这个通胀上升的时刻,中国有自己非常严重的供应链问题,美国应该抓住机会做点什么。例如,美国可降低对非战略性中国商品的关税,利用关税来推进战略重点;加强关键供应链、保持美国在基础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支持国家安全,降低通胀。贸易代表戴琪重启了一项关税豁免程序,可能会降低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他并不讳言,中期选举将至,必须缓解通胀压力。

如果有人怀疑这是辛格个人建议,一天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美国政府正在竭尽所能降低通货膨胀,这包括了”仔细审视”对华贸易战略。她强调,重新审视关税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这将在抑制通胀方面”取得一些所期望的效果”。

美国的通胀率持续走高,2月份俄乌战争还未爆发,美国的年通胀率就高达7.9%,3 月份年通胀率高达 8.5%。4月12日,美国劳工部表示,3 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12 个月前上涨了 8.5%,这是自 1981 年 12 月以来最大的同比涨幅。食品、汽油、住房和其他必需品的成本上升对消费者构成压力,并抹去了许多人获得的加薪。

我的看法是,由于美国通胀的成因主要不是中美贸易战,政策性因素居多。就算与中国互免关税,相对如此高企的通胀,不过是杯水车薪之效。

欧中关系阴转多云

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访问布鲁塞尔,在与欧盟有关方面负责人多方会谈之后,于4月22日与欧盟外交事务部秘书长联合发表声明,提醒中国,对俄罗斯的任何支持都将会损害中国与美欧各方关系,并再次谴责中国因台湾问题制裁立陶宛的行为。

不过,“胡萝卜+大棒”是西方对待非本阵营国家的传统方式。在4月1日举行的中欧视频峰会上,欧盟指出,有必要解决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的担忧,以确保平衡的贸易和经济关系。欧中领导人授权高级别贸易和经济对话在夏季之前找到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的具体方法,并同意继续就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开展合作。欧盟强调了在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第 27 次缔约方会议之前采取额外措施的重要性,包括逐步淘汰煤炭,确定环境与气候高级别对话将在夏季前举行。

中国方的回应是:4月2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1930年《强迫劳动公约》和1957年《废除强迫劳动公约》。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批准这些公约的国家必须避免使用并禁止任何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还应该努力确保“立即和彻底废除”这种劳动形式。批准这些公约是欧盟确认2020年底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的先决条件之一,该协议因人权问题而宣告暂停,原因是中国被指责在新疆使用强迫劳动以及侵犯当地少数民族的人权。联合国下属的国际劳工组织在其2月份的报告中严厉批评了中国,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待遇表示“深切关注”,并指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被系统地强迫从事农业劳动。美国等将维吾尔人劳改营视为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中国方面则声称这些营地是教育中心,旨在消除伊斯兰极端主义。关于维吾尔族的人权问题,中国并未做出承诺,但法媒分析,“中国批准禁止强迫劳动的国际公约,中欧经济协议或再上路。”

德国失去资源的同时 不能再失去中国的市场

目前,欧盟国家尤其是德国受这番经济制裁影响最大,该国政府顾问已经将2022年经济增长率预估从4.6%降至1.8%。整个欧盟的情况都不乐观,4月21日,欧盟经济专员Paolo Gentiloni在彼得森研究所会议上表示,乌战预示全球化的终结,“战争及其后果——包括欧美对俄几轮制裁——正在加剧对已紧张的全球供应链的压力”,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和使经济适应数字时代的本已庞大的支出压力之外,此次入侵还迫使欧盟 27 国大幅增加国防支出。

德国是欧洲经济支柱。最近,德国自己也承认,长期以来,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巨大的中国市场、全球化发展以及强大的德国工业,这些因素的交合作用下,催生了德国经济的两大特点:一,它给德国带来了巨额的贸易顺差——德国出口量远超进口量,也因此长期遭到贸易伙伴美国的诟病。二,它也使德国经济产生了高度的依赖性,其中以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依赖性尤为严重。据德国之声4月8日报道,全球化工行业霸主巴斯夫总裁布鲁德姆勒( Martin Brudermüller)不久前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被记者问及,德国购买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是不是等于在为普京发动的战争提供资金?布鲁德姆勒说:”事实是这样的,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是德国工业保持竞争力的基础。”他认为,如果德国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将使”我们的富裕生活毁于一旦”,这种具有竞争力的能源供给是”德国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这位工业界巨头直接道出了德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和出口冠军的奥秘:先是进口价格相对优惠的能源,再在本土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中,借助高薪技术工人的操作,生产出优质产品,再销往全球各地赚取利润。毕竟”德国制造”仍是享誉全球的质量象征。

中国市场对德国多重要?上海忙于“清零”,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世界上最繁忙的上海集装箱港口——上海港目前货物堆积如山,德国制造商正在为潜在的严重供应链危机着急。据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BDI)主席鲁思沃(Siegfried Russwurm)告诉德新社:“德国工业界担心未来几周的生产流程会被打乱”。

欧盟经济专员看到的情况,其实关心时事的有头脑人士都能看明白。从2020年疫情以来,世界进入多事之秋,这次制裁更是打破了全球化勉强维持的平衡。无论是抛弃俄罗斯的能源还是抛弃中国制造与中国市场,世界各国都没做好准备。如今因为俄罗斯侵乌战争,西方为表达支持发动制裁,在对俄罗斯实行部分能源制裁的同时,再抛弃中国市场与中国制造非常困难,这就是西方对北京表面中立实则支持俄罗斯虽然十分不满,却一时无法断舍离的原因所在。对北京来说,4月24日的法国大选结果有利于北京,因为马克龙更倾向于维护法中双边关系。比较戏剧化的是:中国现在正在忙于严重扰民的清零,顾不上西方亟需的供应链问题。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