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生育率降至历史最低点 民众直指“因为穷”

上海市健康卫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户籍人口的总生育率(TFR)降至0.6,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数据不仅低于2022年的0.7,也远低于2017年疫情前的1.0。平均初育年龄已延迟至31.66岁,平均生育年龄则推迟至32.56岁。对此,多位上海市民表示,生育意愿低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穷”。

根据统计资料,上海近年来的生育率持续下滑。2017年,上海的总生育率还维持在1.0左右,但随着COVID-19疫情的爆发和延续,生育率急剧下降。2022年降至0.7,而2023年更是跌至0.6。

与此同时,初育和生育年龄大大推迟。数据显示,上海平均初育年龄已延迟至31.66岁,平均生育年龄则推迟至32.56岁。对此,有专家称,这一现象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面对生育问题时选择了延迟或放弃。

上海市民王熙(化名)对此表示,“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经济吧”。她称,疫情后经济环境恶化,挣钱愈发困难,政府给予的生育补贴和支持也相对有限,导致许多家庭无力承担抚养孩子的费用。王熙称,自己育有一名就读初中的女儿,尽管政策放宽,但她和丈夫出于经济考虑,决定不再生育第二个孩子,实在是养不起了!

制造业员工陈伟(化名)直言,“没钱是最直接的因素”。他指出,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生育意愿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高收入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时间来抚养子女,能够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低收入家庭则受限于经济能力,生育意愿也因此降低。中等收入家庭则因为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生育意愿大幅减弱。陈伟还提到,疫情结束后,经济复苏乏力,大厂裁员、消费降级、通货紧缩等因素进一步压制了工薪阶层的生育意愿。

陈伟还称,公司中有许多女领导人未婚未育,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对此,有专家称,上海等一线城市中,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经济独立性逐渐增强。现在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女性选择不婚不育,或推迟婚育,尤其在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这一群体看得更高更远,“面对未来可能的困难”他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这也侧面说明,中国经济和政策无法让她们安心。

56岁的上海市民高康(化名)认为,结婚生子曾是人生的必然节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念正逐渐被打破。高康表示,在上海,结婚的前提往往是拥有房产,“没有房子,姑娘不理你的”。而对于那些无法负担房产的年轻人来说,结婚和生育自然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目标。高康感叹道:“没有房子,结不了婚,就躺平啰。”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