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是爱国叙事方式的转折点

这几天,归化女运动员谷爱凌刷屏网络。多才多艺、美丽脱俗并夺得冬奥会金牌,她被大家追捧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她出生的家庭,中美两地的教育背景,也被网民津津乐道。 

“天才滑雪少年”“斯坦福学霸”“冬奥会冠军”谷爱凌豪华霸气的开挂,成了神话般的存在。看看她成长的历程:

3岁开始滑雪;

9岁全美少年组冠军;

13岁主动去成年组比赛;

14岁拿50块金牌,马术、攀岩、冲浪,越野,足球、田径样样精通;

16岁美国高考接近满分进入斯坦福,同年加入中国国籍;

18岁跻身时尚圈顶流,登上Vogue、ELLE、时尚芭莎封面;

不到19岁第一次参加冬奥会以最高难度动作夺冠了。 

如此彪悍的人生,仿佛是个传说。 

更有意思的是对谷爱凌国籍的提问与坊间的议论,她无意中改写了一种传统叙事方式。当被问:“你现在的国籍是什么?你现在还是美国人吗?” 

谷爱凌的回答:

“我知道我的心地是善良的,我也知道我所做的决定是符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共同利益,我觉得这会带来更大的好处。” 

对于海外优秀人才归国,我们的传统叙事都是“抛弃了优渥的海外生活,毅然回归报效祖国”。回国报效就意味着个人物质利益的受损,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处在不能兼顾的情况,舍小我奉献给大我,是传统叙事的主题。从五十年代海外科学家冲破艰难险阻回归,到二十一世纪初各类人才“谢绝高薪”回国报效,都是在唠个人宁肯吃亏也要让国家赚便宜的嗑,宣传不惜个人受亏待也要厚待国家的故事。 

当然,优秀人才有浓郁的家国情怀是肯定的,但在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不差于在海外所得的利益,不正是国家强盛的标志吗?优秀人才在国内的生活的“优渥”程度远高于海外,说明咱国更适宜杰出人才栖息,正如谷爱凌所说:“我也知道我所做的决定是符合尽可能多的人的共同利益,我觉得这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是更好的叙事方式。 

谷爱凌勇夺金牌为国争光,她的归化不但给国家带来荣耀,也为自己的发展开拓了辉煌前景。回归或归化“符合共同利益”“带来更多的好处”,没有“毅然回归”式叙事中的“放弃”和吃亏,皆大欢喜的中国故事应该是主旋律了吧。 

看看谷爱凌的其他成绩:仅2021年以来,谷爱凌已经成为至少24个品牌的代言人,除了与体育相关的品牌,还有雅诗兰黛、路易威登、IWC万国表、夸克、科勒、元气森林、美的、瑞幸、汤臣倍健、三棵树、慕思寝具等,覆盖了美妆、饮品、家居、电器和保健品等多个行业,甚至还有中国移动、中国银行。 

2021年谷爱凌的代言费先是从100万美元涨到150万美元,再到180万美元,目前已经飙升到税后250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500多万元。按照平均180万美元来计算,谷爱凌手握24个代言,商业收入高达4320万美元(约2.75亿人民币)。 

有人可能认为,谷爱凌在美国也能得到这些,这是对美国体育市场不太了解才说出的外行话。美国体育市场确实发展充分,但真的不缺一个“谷爱凌”,她在中国则是国宝谷。要说商业价值,美国篮球有勒布朗·詹姆斯、橄榄球有汤姆·布雷迪、网球有大小威廉姆斯姐妹、体操有拜尔斯等影响力巨大的体育明星,冰雪项目同样高手林立。反观中国,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冠军,在刘翔、姚明、李娜之后还处于真空阶段。 

谷爱凌的“回归”,对美中来说是“拿有余以补不足”,对中国和谷爱凌都是边际效应最大化。冬奥会在中国举办,中国取得了冬奥成绩历史性突破,谷爱凌给国家雪中送炭,又给自己锦上添花,她本人容貌、身材、成绩上的诸多魅力,使她成为广告界“中国体坛一姐”是指日可待的。 

给国雪中送炭,给自己锦上添花,是谷爱凌家国叙事的欢快语法,是对传统悲情叙事的扭转。 

谷爱凌的母亲是中国人,有一半的中国血统,所以还有家国情怀方面的表达。有一些归化运动员没有一点中国血统,就不存在报效不报效的问题。我们把体育的举国体制当做一个优势,但受材质的限制,一放眼世界,发现好多骨骼清奇的练武好胚子,于是向“举球体制”转型,“苟局吐哺,天下归化”,中国会成为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栖息地,越是世界的就越是中国的。将来,如金嘿嘿所说,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竞技场上只有两种旗子:我们的国旗和奥林匹克会旗或其他会旗。 

谷爱凌还说过一段很解毒的话:“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钩。体育是用来团结人类的,而不是分化我们的。” 

说得好!体育是团结人类的,是“归化”而不是分化人类的。西方的发达国家更注重体育的商业性,对运动员国籍不太在乎,有愿脱钩的就有想挂钩的,人脱我挂,不亦乐乎?

(全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一丘千千壑)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