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为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心肌暂时性或急剧性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 常放射至左臂内侧或咽喉、颈项,兼见胸闷、呼吸不畅、汗出等症。心绞痛发作时通常胸部有被重压或压迫的感觉,及窒息感、胸部收束感、灼热感、沉重感、或呼叫困难等症状出现,特别在寒冷天气、饭后、逆风行走、或行走上坡时发作。
当今主流医学(西医)对于发作期心绞痛的治疗, 通常使用硝化甘油舌下锭。硝化甘油舌下锭药物治疗可使平滑肌松弛,也可扩张静脉、动脉,含于舌下在1至2分钟内即产生缓解疼痛的作用,药效约持续半小时。但此药对光敏感,需以深色瓶子放置,若服用3颗皆无效,则不可再含服。
2016年,在美国中医针灸认证委员会(NCCAOM)的研究人员评估了8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640例心绞痛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其他人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研究人员发现针灸能显著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临床》和《实验医学》期刊上。
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中医学理论著作 《黄帝内经》说明:“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胛间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记载:“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隋代太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心痛者,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寒气客于五脏,因虚而发,伤之而痛为真心痛”。中医学认为心绞痛病因主要有外邪侵犯、脏腑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心阳不足为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病之标。
靳三针疗法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针灸医家临床经验之精华,所创立的岭南针灸学派,也是当今理论最成熟的针灸学派。所谓的“靳三针”是指:(1)治疗某些疾病的三个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2)某些病症针灸三次即可控制症状。靳三针现已因为其神速的针灸疗效而蜚声海内外,该疗法进入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国家级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中医院推广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靳三针针灸疗法针对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组配穴,治疗心绞痛的配穴为膻中穴、心俞、厥阴俞加“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膻中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募穴刺激膻中穴,均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厥阴俞和心俞穴均主治心痛、胸闷、心烦、惊悸,此二穴并用可疏通气血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高脂血症是心绞痛的诱因,“脂三针”可其气通于,可使津液运化正常,血行通畅,痰浊膏脂无以内存,使血脂自然正常。心阴虚的心绞痛患者可加三阴交、神门、太溪;心阳虚的心绞痛患者加关元、气海;阴阳两虚的心绞痛患者加三阴交、关元;痰湿盛型的心绞痛患者加膻中、丰隆、肺俞;气滞血瘀的心绞痛患者加郗门、少海等。留针时间均为30分钟,视体质强弱及症情虚实运用补泻手法。
此外,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享年141岁)在《千金方•心脏篇》指出:“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若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同书心腹痛篇又有 “心痛暴绞急绝欲死”、“心腹绞痛”及记载了十数个治疗心绞痛的方剂。孙思邈提倡使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指出“针灸攻其外,汤药攻其内,则病无所逃矣……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自古良医们用针灸加上服用中药的方式治疗本病,针药齐施,内外相扶,病灶才能根治,并一直沿用至今。怕中药苦的患者可以选择服用浓缩提炼并去除中药苦味、无硫黄、无重金属,通过国际 ISO/IEC检验认证的“科学中药”。
不管中医或西医,医生的天职是要治好病人的病,不是拖延病人的治疗时间并且让病人、政府(Medicare)和保险公司付出更多的钱。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靳三针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并经实践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可以从网上考证)。之前接受中医、西医治疗无效的心绞痛患者,可以采用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疗效明显的靳三针针灸疗法。
本文由中医内科专科 Jimmy Zhu医生供稿
手机预约谘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本文由看新闻网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看新闻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071dc5e4-fdb5-43e8-97e4-77aef3c4974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