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这一回,我们谈谈从大清到民国的这段历史。

说起这一段,有一个人绕不开,那就是清王朝的末帝宣统,本名溥仪,老姓爱新觉罗,完整地说就是爱新觉罗溥仪。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是道光帝的孙子,是咸丰帝的侄子,是同治帝的堂弟,也是光绪帝的异母弟弟。溥仪的亲妈瓜尔佳幼兰是荣禄的女儿(终结了百日维新的那位),也曾被慈禧收养为干闺女。1906年溥仪出生在他父亲的醇王府,这时距清朝灭亡不到六年。

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离世,慈禧在临走前指定由溥仪继位。醇王府在得知消息后一片大乱,在风雨飘摇的时政下,显然很多人并不认为这是件好事。据说在登基之时,黑云蔽日,风雨交加,溥仪作为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在龙椅上狂嚎不止。可是大典还得继续,左右谓之:【皇上,再坚持下啊,快完了,快完了】。此事传出,被当作帝国的不祥之兆。

1911年,武昌(今武汉)一带出了一件大事—“武昌起义”。作为其结果,第二年帝国解体,权臣袁世凯复出,威逼利诱主政的隆裕太后签下《清帝逊位诏书》,从此中国由晚清过渡到了民国,溥仪不再是全国人民的皇帝。紧接着就是1913年,隆裕太后办寿,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派人来,以外国元首之礼节进行祝贺,老臣们痛心疾首,认为是受到了侮辱。隆裕心中过不去这个坎儿,很快就去世了。

隆裕是光绪帝的遗孀(正妻而不受宠),本与溥仪没什么干系。可是溥仪续的是光绪的脉,隆裕就算是变成了嫡母,两个人形成了孤儿寡母的组合。隆裕一死,溥仪算是彻底放羊了,好在依据当初袁世凯签下的《清室优待条例》,这些遗老遗少还可以照旧住在紫禁城内院,在这里延续自己皇帝的名号,好像外面的暴风骤雨、一切变故都与己无关。

作为一个逊帝,总的来说溥仪的日子过得不错。小时候爱上骑自行车,就把紫禁城里的各宫门槛都砍了;长大些爱上了打电话,就敢一个陌拜电话打给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成就了新旧人物对谈的一段逸闻。外面的世界管不了,但宗族内务总还是要管,这里也出了不少糟心事,比如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就因为和太妃闹了矛盾,最后一个想不开,吞鸦片自杀了。

1917年,当时的北洋政府爆发内斗,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张勋借机起事,拥立小皇帝重新登基、恢复帝国,这是溥仪的第一次复辟,12天之后即告失败。1924年,军阀冯玉祥发动政变,脑子一热,不再尊奉原有的《清室优待条例》,把溥仪一行人速速轰出了紫禁城。溥仪先暂住在他老爹载沣的醇王府,后来又搬到天津的静园、张园,被逐出门的家国之恨在溥仪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1931年有了沈阳之变,溥仪去了东北。1945年,满洲国倒台,溥仪准备从沈阳机场撤往日本却被苏联人俘获,此后关押在伯力、赤塔,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人控制、打压他的一系列行径进行了控诉。在苏联那几年,虽为囚犯,溥仪还是能够住单间、不劳动,他对这种生活表示满意,希望能允许他一直留在苏联。

如果当时的中国还是姓蒋,或许斯大林不会把溥仪送回去。可是1949年以后,中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溥仪就像一个礼物,被交到了中国同志的手上。当然比起末代沙皇一家,他的命运还是足可自慰。到1959年,已改造近十年的溥仪迎来特赦,被获准出狱、到一间旅社居住。那时候,人民的政府还给他介绍了工作,是去中科院下面一个植物园浇水和打扫卫生,后来又被安排观察植物,顺便再回忆回忆自己的前半生。

1964年,溥仪被调到政协的文史馆做资料专员。这里还有个趣闻,说是其在故宫开会时,发现有个展览当中把载沣的照片误标成光绪帝载湉,于是去指正,不想遭到专家的嘲笑,说我们都研究好几十年了,你是谁,你懂什么?溥仪恭恭敬敬回复,说您确实是专家,而我没什么文化,但我老爹的照片我还是认得的。两年后又是一场着名风暴,溥仪自己也罹患尿毒症,很快死在医院,时年67岁。

根据当时周恩来的指示,爱新觉罗家族可以选择溥仪的葬处,革命公墓、万安公墓或其他墓地均可安葬或寄放骨灰。那个年代,都想往红色上靠,于是家人决意将骨灰存于八宝山骨灰堂。1980年,政协为溥仪补办追悼会,其骨灰盒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到1995年,海外华人张世义归国,在清西陵附近盖了一处【华龙皇家陵园】,溥仪的骨灰又被迁于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历朝君王都应有自己的庙号和谥号。溥仪死时已是平民身份,也就谈不上什么谥号。不过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台湾,在台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给他定了个庙号【宪宗】,谥号是【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当然,这事在大陆没什么人知道,也便不算个数。

溥仪一生娶过五个媳妇

早年间在紫禁城,溥仪有过一妻一妾,正室叫做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年轻时气质颇佳。父亲郭布罗·荣源是兵部官员,生母爱新觉罗氏,出身皇族,是定王府奉恩将军毓长的第四女。

侧室是额尔德特文绣,蒙古族,是满族大臣端恭的女儿。在1922年12月30日帝后大婚前一日入宫,当时还不满14岁。她长得不怎么漂亮,脸庞也不够秀气,站在美丽又纤弱的皇后婉容身边更显得粗笨。但文绣却成为了中国皇朝中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

文绣之“刀妃革命“

新婚后的几年,婉容、文绣与溥仪相处尚好,两个姑娘也常常通信打趣,后来婉容总吃文绣的醋,竟折腾得溥仪不敢再接近文绣,只请人给她学文化、教英语,倒是促成在文绣思想上发生极大转变。

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后,婉容与文绣随其搬至天津张彪花园的望远楼。皇帝溥仪近婉容,却压根不在乎这个淑妃,很久都不去看望她,同住一栋楼也常常对她拒而不见,皇后婉容则视她为眼中钉,时时找茬,动辄派遣太监训斥。因为“淑妃”不得宠,侍候的仆妇太监也会怠慢甚至欺负她。

由于文绣不断受冷落,加之生活矛盾不断激发,她的精神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在抑郁中出现了自残行为,有时还会哭闹不止,试图自杀。在这种状况下,溥仪允许“淑妃”的胞妹文珊时常进内探望,情况慢慢好转。

1931年8月25日下午,文绣假借散心之名同妹妹外出,命司机将车开至天津国民饭店,在37号房间内等候着她聘请的三位律师张士骏、张绍曾、李洪岳。文绣拿出三封信函请太监转呈溥仪,明确表示不会再随太监回去,可能“还要向法庭控告皇上哪!”这是历史上极其荒诞又真实的一幕,第一次有妃子夜不归宿,第一次有妃子要向现代法庭起诉皇帝!

消息传出后,成了平津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八卦奇事,溥仪与文绣的律师团队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协商。除了指责皇帝的不公和皇后的欺凌外,“淑妃”文绣提出的离婚理由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侍帝九年,未蒙一幸,孤衾独抱,愁泪暗流”,她25岁了“依然是处子之身”!将帝王的隐疾公之于众。

文绣大闹皇室,族兄们看不下去,一位族兄文绮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堂妹文绣:

“蕙心二妹鉴: 顷闻汝将与逊帝请求离异,不胜骇诧。此等事件,岂我守旧人家所可行者?我家受清室厚恩二百余载,我祖我宗四代官至一品。且漫云逊帝对汝并无虐待之事,即果然虐待,在汝亦应耐死忍受,以报清室之恩。今竟出此,吾妹吾妹,汝实糊涂万分,荒谬万分矣!”

结果文绣毫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封信给文绮:

今我兄竟肯以族兄关系,不顾中华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及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而在各报纸上公然教妹耐死。又公然诽谤三妹,如此忠勇殊堪钦佩。惟妹所受祖宗遗训,以守法为立身之本:如为清朝民,即守清朝法;如为民国民,即守民国法……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淑妃文绣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与溥仪离婚的人。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溥仪一方同意离婚,并向文绣支付五万五千银元作为赡养费,而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双方互不损害名誉,这位末代妃子终于重获自由。很快由于时局变化,溥仪去了东北,二人再无瓜葛。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发现娘家老宅已被兄弟姐妹擅自卖掉,只得和小妹一起租房安家。到1932年夏天,她改了名字叫傅玉芳,在一家私立小学找了份教师工作,但不久后消息传开,大批群众前来观瞻猎奇,校长也时常骚扰,最后搞得工作干不下去、房子也租不下去了。

1937年以后,日军进了北平,文绣成了各方敲诈勒索的对象,几年下来彻底沦为贫民,靠糊纸盒和卖香烟等为生。抗战胜利后,文绣在报社谋了校对员职,因为工作努力受到社长器重,介绍她给国民党小军官刘振东为妻。不幸的是,很快就到了1949年,国军出身的刘振东又被打成反革命,交给群众监督管制,后来被安排做了清洁工人。1953年,44岁的文绣心肌梗死,刘振东打了棺材,把她葬在安定门外的乱坟岗里,两人一生无有子女。

末代皇后婉容

至于正妻婉容,当年在和文绣争风中一直占优,文绣出走后反而落寞起来,不但生活奢靡,鸦片烟瘾也越来越重,与溥仪渐生罅隙。到了东北,当了皇后,婉容不甘在宫廷中受到日本人控制,出逃未果,更加抑郁。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法,婉容还与侍卫通奸,暗结珠胎,诞下一女,后来孩子死亡,婉容忆女成狂,愈加吸烟度日,神志不清。

溥仪与末代皇后婉容
溥仪与末代皇后婉容。(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1945年苏联入东北,婉容一行从新京(长春)逃往通化,被当地游击队俘虏,后来几经辗转,死在延吉的监狱,时年40岁。关于她的死期,一说是1946年的6月10日,一说则是当年8月;至于葬地,一说在延吉的北山,一说则是在南山,总之后来尸骨无存。1949年,溥仪在苏联伯力听到婉容的死讯,竟无动于衷。2006年,经婉容的弟弟润麒同意,婉容最后被以【招魂】的形式与溥仪合葬在华龙皇家陵园。

之后的三位妻子

除了婉容、文绣,溥仪还在东北娶过两个媳妇。一位是祥贵人谭玉龄,本来在北京读中学,因为溥仪与婉容已经失和,她作为替代品被介绍到长春陪伴溥仪,在那几年当中倒也得到宠幸,却在1942年突然暴毙,年仅22岁。谭氏死因成谜,有人说死于感冒伤寒,有人说是膀胱炎,也有人说是消极治疗或用错药造成的。当时,医治谭玉龄的是日本医生小野寺,按照溥仪自己的推测,这是日本人刁难自己、有意为之。

谭死后,骨灰于1945年火化。到溥仪被特赦后,一直心心念念谭玉龄,便把谭玉玲的骨灰盒接到自己家里。1994年,溥仪的侄子毓岩将其骨灰交给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进行保存。2006年,骨灰被领回,也和溥仪、婉容一起被安葬在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在东北娶的另一位是李玉琴,祖籍山东,生在长春,1942年时通过海选,成为了溥仪的福贵人。1945年,李玉琴在战乱中与溥仪失散,曾到北京寄住在溥仪族弟溥修的家中,并于1953年回到东北。1955年,李玉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溥仪,由于溥仪还在改造,两年后二人离婚。其后李玉琴成为市图书馆干部,并与吉林省广播电台的工程师黄毓庚结婚,之后几十年里曾把大量文物捐献给长春伪满洲国博物馆,最终于2001年因肝硬化去世,时年73岁。

溥仪的最后一位夫人是李淑贤。年轻的时候,李淑贤有过两段婚姻,到了1962年37岁的时候,在北京关厢医院当护士的她,经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介绍认识了溥仪,那年她三十七岁。

婚后两人相亲相爱,几乎达到不能分离的地步。溥仪曾向李淑贤说:“我是从来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只是遇见你,才晓得人世间还有这样甜蜜的东西存在。”

在溥仪生命的最后五年里,对这位新妻颇为照顾。到了1966年以后,溥仪受到冲击,从此一病不起,直到次年溥仪离世。

由于没有子女,在其夫溥仪于1967年逝世后,李淑贤从公众视野隐退。当然,死后的溥仪在若干年后成为红人,李淑贤也重新活跃起来,写下了《我的丈夫溥仪》、《溥仪与我》等一干着述。1997年,李淑贤因病去世,时年72岁。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