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海外宣传失败 北京拟用佛教取而代之

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刘宇光4月1日在一次讲座中称,北京清楚大外宣工具“孔子学院”已完全失败,准备选用佛教作为对外拓展影响力的工具。因为在中国看来,“孔子学院”的失败是因为它只是中国的东西,而佛教却不同。佛教既可掌控在当局手中,又具有跨国性,可以补足孔子学院跨国性不足等问题。

据中央社报导,4月1日,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中国的佛教公共外交”讲座,由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刘宇光主讲。

刘宇光表示,中国自称“佛教大国”,目前当局正积极发展“佛教新祖国”的概念,除对内进行宣传,还拟将佛教转化成经营对外关系、进行公共外交的工具。

刘宇光称,中共当局清楚,孔子学院作为大外宣工具是失败的,因为“说到底是中国的东西”。因此,中共在众多宗教里,选中佛教作为对外拓展影响力的工具,除了因为中国大陆内部有传统佛教,较能掌控外,还因为佛教信徒具有跨国性,可以补足孔子学院跨国性不足等问题。

刘宇光解释,中国大陆会利用境内佛教信徒总数多过东南亚国家等说法,合理化“佛教大国”的自称。中共将增强“佛教徒是中国人的宗教”的意识并与民族主义挂钩。

但是刘宇光强调,中共虽然为部分佛教提供生存空间,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我让你活着,你要为我服务”的思维。

刘宇光提到,中共面对宗教时,虽然第一思考的是颠覆、分裂及宗教恐怖主义等国家安全问题。但是中共也没有放弃将佛教转化成经营对外关系、进行公共外交的工具。

刘宇光以位于海南的“南海佛学院”为例指出,中共在此开设宗教教育机构,目的不是培养国内的宗教人才,而是吸纳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僧侣,借此培养跟东南亚国家的宗教关系,并利用东南亚国家中,宗教对政界的影响力,进行游说并促进双边关系。

刘宇光还说,中共利用佛教进行公共外交时也有许多问题,例如中国大陆会忽略东南亚国家佛教的复杂性,或以“大乘佛教”自称,并称东南亚僧团是“小乘佛教”,除了会在文化上造成冒犯,大、小的分别,还可能会让部分有殖民历史的东南亚国家,勾起过去被殖民的负面记忆。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