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保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相對於僅僅數百年歷史的大清官話發展成的華語普通話,源自古代漢語、流傳數千年的粵語,更好地保存與反映中華傳統文化。創校十三年、新州教育部註冊不牟利獨立教育機構——中華文化學校,正籌辦舉行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目的希望在澳洲保育、推廣、傳承粵語及粵語文化,團結粵語文化圈。
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計劃一方面鼓勵澳洲本地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通過比賽,展示及傳承粵語文化。另一方面邀請嘉賓展示、推廣、傳承粵語文化,與不同文化進行交流。
文化節從今年二月開始初選,四月舉行總決賽及文藝匯演,內容包括粵語詩歌朗誦、粵語歌曲演唱,以至其他粵語演藝展示,可謂粵語文化綜合文藝匯聚,旨在團結澳洲本地的粵語文化圈子,歡迎全澳各州有興趣者參加。
粵語歷史超普通話
澳洲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包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教育方面包括支持開辦教授粵語的中文學校。曾經於1998年至2003年擔任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高級顧問的練乙錚,早前也提出「我們不僅不反對廣東話,反而十分珍而重之,因為它始終是香港話的一個最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人尤其是廣州人,近年關注保育粵語,而香港人更覺衍生的港語具有獨特性,呼籲保育港語。英文的「Cantonese」一詞,事實上中文包括了「廣東話」、「粵語」、「廣州話」、「廣府話」,以至包含廣東和廣西地區的「白話」,當代更衍生出「港語」或「香港話」。
中文出現各式各樣的用詞去形容這類語言,一方面因為發音上基本雷同,但另一方面卻明顯在不同地區,衍生出不同的詞彙、運用、習慣,以至出現一些文字或用詞的差異等等。
定居澳洲的前香港立法局議員黃震遐醫生,提到粵語可以追溯至中古年代的唐、宋,其後因蒙古入侵中原,帶來北方語言的影響,才逐漸出現大清的北方官話、中華民國的國語、中國大陸現時的普通話。
粵語傳承唐宋詩詞
粵語或廣東話是泛稱,但由於廣東各地存在不少方言,所以狹義指廣州話。朗誦唐宋詩詞,就會發現粵語部份保留了唐、宋年代的中古漢語,唐宋詩詞的用詞更與粵語用詞有關。以粵語去朗誦,更能表現出唐宋詩詞的韻律。這些情況,都是大清北方官話、華語普通話無法取代的。
請讓我們看看,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的《詩經》:「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廣東話至今仍然保存「行」字,形容「行路」。北方普通話卻用「走」形容走路。
李白(公元701-762年)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同樣保存於廣東話中,北方普通話卻用「看」去形容「看月亮」。李白詩:「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見諸廣東話「一樽酒」、「一樽豉油」,而北方普通話說「一瓶酒」。
杜甫(公元712-770年)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廣東話至今保存使用「凍死」,北方普通話說「冷死」。蘇軾(公元1037-1101年)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中的「食」、「無」、「肥」,至今保留在廣東話中。北方普通話說「胖」、「沒肉吃」。
粵港澳母語是粵語
粵語一詞,源於秦人趙陀於古代嶺南地域所獨立而建的第一個國家——南越國,簡稱南越或南粵。古代的「粵」,和「越」互通。「粵」從古以來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是嶺南文化的最早發揚地。兩廣別稱兩粵,即廣東、廣西、包括海南。直至中華民國成立後,「粵」才逐漸收窄範圍被用作廣東省簡稱。
粵語以廣州話作為代表,香港、澳門坊間稱為廣東話,而廣西的南寧、桂平、梧州等地則稱粵語為白話。兩粵及港澳,母語就是粵語。清末至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澳洲、美洲的海外華人多數為粵語使用者,不同族群使用廣州話以方便溝通。
至於現在使用華語普通話的一些人,不少視粵語為「方言」,甚至以為是「南蠻」的方言,歧視粵語,殊不知華語普通話更加像「方言」,而且歷史不及粵語。華語普通話的歷史,其實落後於粵語,只能夠追溯至元、明、清,這些皇朝定都北京,以北方音調為基礎才逐漸形成「北方官話」,當時仍未成為全國普遍使用的語言。
1902年大清國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議大清國統一語言,提到「普通話」。1904年秋瑾留學日本時組織「演說聯絡會」,內容提到普通話。因此「普通話」這詞,是否也與日本有關?
累積十三年多經驗
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大清政府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把當時通用的官話定為「國語」,以北京官話作為漢語正音。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以北方官話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中華民國國語。
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期間,明定「普通話」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相對北方「普通話」來說,粵語或廣東話更好地保存了中華歷史傳統文化,而且在元、明、清之前,更廣泛流行於漢人人口中。黃震遐醫生也提到,粵語等中古漢語,並沒有「排他性」,是自然形成。相反,「普通話」卻明顯具有「排他性」。
中華文化學校累積十三年多的經驗,每年參加不同的公開校際比賽、國際比賽,以及各級議員與市政府的文藝匯演等等,並且多次應邀擔任有關國會議員文藝匯演主持。從創辦初期,平均每四至五名學生,可以在公開比賽中取得一項冠亞季軍大獎。到巔峰時期,能夠做到平均每兩名學生,就可以取得一項冠亞季軍大獎。2019年,參加16項公開比賽,奪得13項冠亞季軍大獎。中華文化學校師生,不斷學習累積各式各樣上台經驗。
為了籌辦第一屆澳洲粵語文化節,中華文化學校特別提供粵語演藝訓練課程,歡迎全澳各地青少年報名參加。
(歡迎讀者意見回饋,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cf961c30-9223-4033-b508-7437db5b5c53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