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會議於3月11日上午閉幕。今年的人大會議是十三屆人大最後一次會議,會期出奇的短,只有一周時間。或許習近平為俄烏戰爭焦慮,擔心他的知心朋友普京撐不下去;或許憂慮各地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在這樣「封城清零」下去,經濟垮了,他的二十大連任也就泡湯了。這個每年走過場,吹牛皮、聊天的會議的確讓習近平提不起神來,所以也懶得再裝了。但這次會議對總理李克強倒是很重要,因為這是他最後一次中外記者會。隨着人大會議的結束,他領導的跛腳鴨政府也將落下帷幕。
11日上午,李克強出現在中外記者新聞會上。根據中國官媒報道,現場超過上百名記者。約2個小時的新聞會,共有13位中外記者提問。中國總理往往在最後一次記者會發表一下個人感言,吐露內心的真情實感。如2012年溫家寶在記者會上說:「我可以對大家講,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時,當時他的右手握成拳頭,重重地敲了一下桌子。溫家寶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關於中國政改的提問時說,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習近平政權的十年執政已經將溫家寶的擔憂已經變成了事實。如何評價李克強的記者會?如何看待即將謝幕的李克強呢?
第一,有氣無力喊了一嗓子
針對彭博社記者有關中美關係的提問,李克強說,中美關係在半世紀前破冰,「開啟了關係正常化航程」,「兩國關係雖然時有磕磕碰碰,但一直是向前發展的。」「中美合作對兩國、對世界都有益。」李克強還表示,「既然雙方互相打開了大門,就不應再關上,更不能脫鈎。」李克強對美國釋放了和解的善意,明顯區別於習近平的戰狼風格。
針對路透社記者關於中國對俄烏戰爭的態度問題,李克強維持一貫官方說法稱中方對「烏克蘭局勢」,「深感擔憂和痛惜」,希望「早日回歸和平」。在被問到中國是否可能譴責俄羅斯?是否擔心與俄關係會影響與西方的關係、甚至經貿往來時,李克強未明確表態,他稱, 「關於烏克蘭局勢,中方主張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也應該得到重視。」李克強表示,「中方據此作出我們自己的判斷,並願意和國際社會一道為重返和平發揮積極的作用。」
從李克強的發言可現,他對烏克蘭相關議題的措辭都是「烏克蘭局勢」,並未將烏克蘭與衝突、危機、戰爭等詞彙做連結,措辭謹慎小心。
但北京政治獨立學者吳強表示,這次人大會議是在烏克蘭爆發戰爭,並且對中國產生重大衝擊的背景下舉行,人大議題似乎與烏克蘭戰爭相距甚遠。「我們能夠在人大會議結束後,聽到李克強在中外記者會上的上述表態,當然很難得。而這種表態看來相當務實的,表現出李克強以及中國的主要官僚們對烏克蘭戰爭、中俄關係的理性看法。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務實理性的看法,一方面也顯示出與中國外交部的戰狼式作風,有相當大的差異。」吳強說,李克強的表態顯露出他對外交事務的無奈:「這種無奈也是李克強總理最後一屆任內的心態,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整個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站位,處在一種無奈尷尬的反映。」
埃菲社記者提到,中國是否考慮繼續「動態清零」?是否有向世界開門的路線圖?李克強並未正面回答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僅稱「病毒一直在變異,一些規律還需要深入研究」,並表示「已經開通了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對一些關鍵環節的企業和項目,保障他們正常的生產經營。」但並未提改變防疫策略與病毒共存。
美聯社記者問到中國經濟增長速度5.5%時,李克強坦言,中國經濟面臨內外挑戰。「今年經濟確實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和挑戰,且不說各種複雜環境在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是我們本身要實現5.5%的目標,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國百萬億元量級以上GDP5.5%的增量,就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
有分析人士指出,感覺是李克強的心態不穩定,缺乏自信,無論他的態度還是措辭,感覺心裡沒底,包括就業問題。李克強提出的實現GDP5.5%左右的增長目標,在回答記者時,缺乏數據支撐:「包括對於小企業的稅賦減免、扶持到位等,這些承諾沒有數據支撐,說明還是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他只是希望大家共度時艱。」
當然,本次記者會也有亮點,李克強主動提到了此前引發中國輿論巨大反映的「徐州八孩母親事件」。但他不敢指明該事件,只是稱「最近,有的地方發生了嚴重侵害婦女權益的事件」,表示「對那些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行為要嚴厲打擊,嚴懲不貸。」
李克強借回答日本共同社記者關於「共同富裕」的提問,發表了他的離任感言。他說:我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會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中國這40多年,從來都是在改革中前進、開放中發展。中國對外開放40多年了,發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於世界。這是個機遇的大門,我們決不會也決不能把它關上。
綜上所述,李克強在最後一次記者上並沒有展示他的信心,了無新意,相反顯示了他的內心焦慮不安。李克強兩次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這也是朱鎔基、溫家寶離任前不會說的話,表現了李克強性格的軟弱。但李克強還是喊出了習近平不願聽到的「堅持改革開放,絕不能走回頭路」的感言,儘管已經力不從心,聲量微小。
第二,如何看待李克強十年執政?
由於習近平的強勢,李克強成為了中共五代領導集體中最弱勢的總理。他不同於朱鎔基和溫家寶,行政權力被剝奪,成為習近平的大管家。他無力阻止習近平的政治倒退,只能利用狹窄的空間說一些真話。
李克強與習近平的矛盾由來已久,主要體現在:
第一,李克強資歷比習近平深。李克強當年是胡錦濤培養的總書記接班人,而習近平是江澤民力主的接班人,後胡錦濤不敵江澤民,習近平才成為儲君。從李克強和習近平進入中央委員會的時間來看,習近平相對於李克強屬於「後來居上」。比較一下二人的政壇履歷,李克強擔任正省部級職務的時間較習長了七年;進中央委員會的時間比習早了一屆。習對於李的資歷一直耿耿於懷,在黨內會議上一再要求李克強「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李克強是團派的代表人物。李克強曾任中共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是名副其實的團派,也是習近平的眼中釘。習多次公開批評團中央花拳繡腿,對團派代表人物更是下狠手,習認為團派是他最大的威脅,因為王儲孫政才和胡春華都可歸入團派。習近平將孫政才關進了監獄,將胡春華嚇得不敢入常委。習曾準備對李源潮下手。在抓肖建華之前,李源潮的小舅子高全健曾被迫回京接受紀委調查,其目的就是想做實李源潮的貪腐,但未能如願。
第三,經濟政策嚴重分歧。李克強是「市場和民營經濟」派,他主張:政府不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而是通過逐步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去槓桿化,以大幅削減債務,降低借貸與產出比;推行經濟結構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李克強的經濟政策主張被外界稱為克強經濟學。而習近平是「黨治、指令型和國有化經濟」派,習近平偏好的是前三十年毛時代的經濟模式。在依靠誰來管經濟和企業問題上,習強調黨治黨營,政治掛帥。他的批示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對國企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而李克強主張由企業家來管。他的批示是:「推動國企改革,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弘揚企業家精神」。2015年5月習近平授意劉鶴以權威人士的名義,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對中國經濟的看法,暗批李克強的經濟政策。
第四,李克強被排斥於重大經濟決策之外。2017年4月,習近平拍板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將新區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但整個決策過程均未見李克強和國務院參與,由習近平一人獨斷乾坤。近四年中國對外大撒幣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根據環球網的數據,中國合計對外援助達到60365億元人民幣,如果平均分配給國內3000家上市公司,每家可獲得20億元人民幣。如果貸給國內小微企業,可以徹底解決全部1000萬戶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平均每戶60萬元人民幣。如果用於「三農」,可以一次性實現全部一億農民的小康目標,平均每戶6萬元人民幣。如果平均分配給每個中國人,每人4378.28元人民幣。但整個決策過程,均由習近平獨斷專行。中美貿易談判也由副總理劉鶴負責,習近平直接決策。
面對習近平的強勢打壓,李克強在隱忍的同時,還是進行了有限地反擊。2020年5月28日人大會議閉幕日,李克強爆出全國6億人月收入僅一千元的大實話。當時外界多認為這是直接打習近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臉。李克強倡導的「地攤經濟」,在被中央和地方官媒跟進宣傳後,《北京日報》6月6日接連發三篇文章公開與「地攤經濟」唱反調。在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講話中提及,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做什麼事情要盡力而為。這被認為是李克強暗批習近平大撒幣,不顧國力揮霍民脂民膏。外界認為,李克強的頻頻出招揭了中共經濟底牌,等於戳破了習近平所謂「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泡沫。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隨着第十三屆人大最後一次會議的閉幕,李克強政府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黯然落幕。可以說,李克強是中共最弱勢的總理,他的治國理政理念屬於鄧小平時代,但習近平卻屬於毛澤東時代。他們之間的衝突實際上中共改革派與頑固派之間的鬥爭。李克強性格柔弱,在習近平的強勢威逼下,進退失據,但他也有自己的隱忍,在機會恰當時,也進行了反擊。李克強明白習近平二十大連任後,中國將會進入政治經濟全面倒退的時代,他無能為力,只能喊了一嗓子。
(全文轉自北京之春)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35e13df-6346-43d6-aa3c-3bcffee1fec5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