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給央視挑個「刺」

這兩天,一段「女童捨不得吃蝦帶給生病的媽媽」的視頻在網絡火了。 

視頻說的是,央視記者在河南周口一鄉村小學調查,這個小學180餘名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小學校長姓張,是個80後,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午餐加上蝦、水果。 

這樣的午餐,可能是一天中孩子們最好的一餐。 

學校二年級有一名女孩,每次把飯菜吃光,卻把蝦留下,然而帶回去給生病的媽媽吃,給媽媽補充營養。 

記者採訪這名小女孩時,女孩那一臉的天真無邪,尤其是她眼裡閃爍的可愛又善良的光,打動了無數網友。 

最新消息說,這所鄉村小學受到關注後,許多愛心人士寄來了水果、牛奶、文具等物資,還有人一對一幫扶資助孩子們。現在,孩子們每天都能喝上牛奶、吃到水果。

這無疑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愛心故事,最終也獲得了圓滿結局,但是,魚叔我看了央視記者對女孩的提問,心還是猛地揪了一下。 

視頻中,記者問女孩:為什麼會把蝦留着不吃呢?為什麼先把米飯、炒菜吃了呢? 

女孩有點不好意思的低頭呵呵一笑,說「一會兒再吃」。 

在這樣的鏡頭裡,我分明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內心的小小掙扎,作為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她的生活固然是艱苦的,但在這樣的艱苦生活里,她仍然小心翼翼地守護着自己的隱私和自尊。 

所以,面對陌生記者的提問,她不願說出實話,而是撒了一個謊,但很遺憾,這一切都在鏡頭面前被揭穿了,她不想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成為億萬人感動的「素材」。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我沒有責怪央視記者的意思,我只想說的是,這樣一個小事,反映出我們這個社會,從媒體到公眾的慈善理念都比較滯後。 

大多時候,我們把那些需要幫助的窮困者,看作是「受施者」,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們,殊不知,這樣的「同情」,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窮困者由於長期受到物質匱乏的困擾,生活境遇不如其他人,他們的自尊其實十分脆弱。 

我記得媒體曾報道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女大學生,她就象《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每次到食堂打飯都要等同學都打完後才去,因為沒錢打菜,常常偷偷吃鹹菜生怕被別人看見。 

可見,「窮」是一塊傷疤,沒有多少人願意把這塊傷疤放在眾目睽睽之下,讓他人注視,因為,這可能擊垮他的自尊。 

然而,我們的社會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幫助窮困者時,更多注重受助人物質層面的改善,而忽視他們內心可能會受到傷害。 

這樣幫助顯然是不可取的。 

這方面,魚叔想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位於亞寒帶的紐約,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張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吞入冰冷的雪水。遇到這種情況,公司會停止上班,私立學校也會停課,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唯有公立小學,即使那雪已經積得難以舉步,卻仍然開放,只見黃色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送小孩子。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而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不解的事,犯得着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霉了吧?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反應全一樣——怒氣沖沖地責問,再滿口道歉、笑容滿面地掛上。 

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充滿着百萬富豪,但也有不少赤貧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的免費中飯(甚至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一天課,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吃苦,也不願意停課。 

有家長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留在家裡,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學校的答覆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覺到他們在接受救濟。 

顯而易見,施善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請記住,對於窮困者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們當窮人看。 

從這意義上,中國的公益慈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魚眼觀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