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不足生活老師匱乏,數百萬寄宿小學生讓人擔憂

教育專家一篇關於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文章,近日引發媒體關注。

南陽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馬福全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留守兒童與低齡寄宿是農村學校最主要的問題」。

他同時強調,如何改善這兩個弱勢群體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狀況,是農村寄宿制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0年前,我也曾在初中寄宿過一年。我當時就讀的初中,離村里大概三四公里,距離算中等,遠的同學有六七公里。

我初一初二走讀主要依靠自行車,單程半小時左右,但冬天騎車是真冷,很多同學一到冬天,手和耳朵都會生凍瘡。

學校在初三展開試點,學生可以選擇是否寄宿。考慮到即將到來的中考,我選擇了寄宿。但當時一個年級6個班,寄宿生只有一個班。

在我畢業多年後,據說大部分初中生,甚至部分小學生都要求寄宿了。

一來是因為生源大幅減少,不寄宿原來的宿舍都空置了;

二來家長擔心孩子每天騎車上下學不安全,讓孩子讀寄宿晚上還能少操點心。

從全國範圍內看,過去20多年間,農村寄宿生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農村地區(含鎮區和鄉村)義務教育寄宿生已達2608萬人,占農村地區在校生總數的27.5%。

其中,小學寄宿生總數942.5萬,寄宿率為14.2%;初中寄宿生總數1665.7萬人,寄宿率為58.6%。

農村中小學生寄宿率超過四分之一,初中生寄宿率更是超過一半,比起我當年上學高多了。這還是2016年的數據。

毋庸置疑,農村中小學生寄宿率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撤點並校。

官方數據顯示,撤點並校實施20年後(2001年至2020年),全國小學從491273所減少到162601所。20年間,小學數量縮減了三分之二,平均每天有45所小學消失。

我就讀的小學,曾經有段時間就有少量的寄宿生。原因就是撤點並校後,整個鄉鎮只有三所小學,有些離家遠的小孩,上學單程就要花四五十分鐘,家長上班沒時間接送,只好送到學校寄宿。

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年紀讀寄宿,過上集體生活,對小孩的心理衝擊可想而知。直到後來校車慢慢普及,才很少有小學生寄宿。

但在國內其它一些地方,尤其是山區,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父母外出務工,老人年紀大無力接送,校車服務跟不上,只剩下小孩讀寄宿一條路可走。

而在一些山區學校,都不一定有條件實施寄宿管理。還記得幾年前網上瘋傳的「冰花男孩」嗎?父母在外地打工,當地沒有校車,學校也沒能力辦寄宿,他每天只能走路往返9公里去上學。

就全國範圍來講,基本是經濟越不發達、交通越不方便的地方,農村中小學生寄宿率越高。但這又帶來很多問題。

建宿舍、食堂,給學生配備生活老師,哪哪都需要錢。而這些地區往往財力不足,落到學校頭上的資金有限。

結果就是校舍嚴重不足,常常一間宿舍住幾十個人,學生生活很是艱苦,安全隱患很大。

如果學校平時的安全意識不夠,不能及時排查隱患,對抗震防災消防缺乏安全教育和提前演練,學生們只能自求多福。

而低齡兒童寄宿,所需要的,遠不止安全保障和知識教育,家人不在身邊,他們很需要心靈上的關照和呵護。

有專家提議,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生活老師,上崗前必須接受師德、兒童心理、教育法律法規、基本醫療護理等方面的培訓。

但現實是,很多學校連生活老師都配備不足,更別說為孩子提供心理服務了。

有學者建議,鑑於寄宿制學校和非寄宿制學校在管理和經費成本上的不同,政府應建立差別化的經費劃撥標準,即經費更多向寄宿制學校傾斜。

事實上,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到:

切實落實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鄉鎮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給予支持。

還提到:

各地要針對鄉鎮寄宿制學校實際需要,探索將屬於政府職責範圍且適宜通過市場方式提供的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所需資金從地方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

這一規定,有多少付諸實踐,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補助,是不是到位,各地是時候好好反思和盤算一下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四環青年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