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宇說】悉尼唐人街古建築——中澳歷史的見證者

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這裡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原住民守護這片國土的時間長達 5 萬多年,擁有地球上延續時 間最長的人類文化。這裡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齊聚這片大陸,將每一種文化、每一個種族、每一種信仰、每一個國家與這片土地緊密連接。

華人作為澳洲最主要的移民群體之一,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代,而在悉尼的唐人街,我們得以在現代生活中窺見過去的歷史。

前廣和昌(Kwong War Chong)大樓位於悉尼唐人街(Haymarket)的中心。這棟愛德華時代風格的建築物共有三層,分為兩座大樓(82號和84號)。2020年5月,廣和昌大樓被新州環境與遺產辦事處列入永久遺產名錄,以表彰它對悉尼和對澳大利亞華人社區的重要意義。

廣和昌大樓
廣和昌大樓。(圖:文化與社會研究院班敦士副教授提供)

據中澳中澳承傳長廊項目的黃慧華博士介紹,廣和昌大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當時李臨春(Philip Lum Chun LEE)為他的公司廣和昌在德信街買下了這座建築。李臨春來自廣東省中山縣隆都區,1874年他來到澳大利亞。過了幾年,他在悉尼與幾個朋友合作成立了廣和昌公司(Kwong War Chong&Co.)。

廣和昌大樓
廣和昌大樓。(圖:看中國)

這是一家典型20世紀初期由華僑經營的的綜合商店和貿易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百貨公司。它向悉尼當地的華人銷售從中國進口的中國商品,並為其他商店供貨。同時,這家公司還是來自廣東中山的海外華人的匯款代理機構。在這裡,人們還可以購買船票,將已故華人屍運返他們的家鄉等。到了1930年,廣和昌除了悉尼的商店外,還在香港和廣東中山縣的首府石岐市開設了分店。

廣和昌大樓
廣和昌大樓。(圖:看中國)

李臨春並不是唯一一個在澳洲開辦百貨商店的華人,「百貨」將那個時代的中國與澳洲緊密連接,它除了將中國的商品帶到澳洲,還將關於購物消費的新理念帶回了中國。

190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極度缺乏的商業標準和規範化管理的國家。當時的市場缺少法律以及缺少度量的強制標準,可以買到的秤有兩種度量標準,一個是買東西用的,一個是賣東西用的。棉絮的質量不同,度量的標準也不同……

而改變這一切的,則是四家新潮的百貨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而這四家百貨公司全都是由澳大利亞華裔商人開設的。他們用貿易將澳洲與香港連接,並進一步進駐內地。在上海繁忙的南京路步行街上,這四家百貨公司不僅給人們帶去了最時髦的外國商品,還帶去了一種時髦的消費觀念:「彩票」、「禮券」、「摸獎」、「電台廣告」等等都是最先從他們那裡流行起來的新名詞。他們的發展就形成了中國最早的百貨業。

歷史 廣告
當年的商業廣告。(網絡圖片)

先施百貨公司的店名取自英文單詞sincere(誠摯的)的音譯和中國傳統典籍《中庸》裡的「先施以誠」。店主馬應彪少年時前往澳大利亞謀生,輾轉來到悉尼 一家英國人開的蔬菜店打工。聰明好學的馬應彪很快掌握了經商必需的基礎英語,在當地擺起了面向華人的蔬菜攤,並進一步擴大規模,從悉尼瑪麗街(Mary Street)一間小小的水果蔬菜店,慢慢形成了永生、永安、永泰三家商號,合稱「生安泰聯營」。

1941年中環的一間先施店
1941年中環的一間先施店。(網絡圖片)

馬應彪沒有滿足於僅僅在澳大利亞發展,他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商人一起合夥,在上海開了那個年代第一批百貨商店——先施百貨公司。店內完全按照西制經營,明碼實價、為顧客開具購物收據,憑商品收據可以有壞必換。同時,他手把手地對每個售貨員進行現代商業禮儀培訓,因此,每一位店員在「受訓上崗」之後都「招待顧客,彬彬有禮,買賣貨品,應對精靈,陳列則井井有條,收支絲毫無誤」 。

售貨員
先施百貨公司女售貨員。(網絡圖片)

從先施、永安百貨商店散發出的商業新潮流,逐漸改變着人們的購物習慣。及至民國時期著名的「四大百貨公司」,追根溯源也是從先施公司發端,其商業上的開創之功,可以說影響着整整一個時代。 而所有的這一切,起源於悉尼街頭,那個小小的蔬果攤位。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回頭。然而在宏大的歷史敘事和家國成長之外,還隱藏着一個個小體量的歷史,它屬於李臨春,屬於馬應彪,屬於現在生活在澳洲和中國的你和我,它真實而瑣碎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就矗立在悉尼唐人街的中心,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心,等待着你去發現。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