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輿論管控 《武漢肺炎50天 中國人承受媒體死亡代價》被刪 騰訊《大家》也在劫難逃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Covid-2019)肺炎疫情嚴峻,中共當局仍在不斷加大力度管控言論。微信公眾號「大家・騰訊新聞」日前發表由陳季冰撰寫的專欄文章《武漢肺炎50天,全體中國人都在承受媒體死亡的代價》,文章直擊此次疫情的癥結,批評各大媒體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幫忙維穩。但該篇文章很快遭刪除,「大家・騰訊新聞」也難逃被註銷的命運。

該篇文章於1月27日發表,作者說,自己是一個擁有近30年新聞工作經歷的媒體人,自然對這場仿佛「突然之間」席捲神州大地的疫情中的媒體角色格外關心。

他指出,縱觀新聞媒體對這次新冠肺炎大爆發的反應,1月20日是非常鮮明的分水嶺。1月20日之前,絕大多數關於新冠肺炎的報道來自武漢和湖北當地的官方媒體。這些報道大多服從一個主基調——病毒「危害有限、可控」。

他說,雖然第一宗患者於2019年12月8日出現,但之後的40多天裡,新聞媒體對受眾發揮的一直是「安撫」功能。別說是全國其它地方,就是在武漢當地,氣氛都是一派祥和。但在1月20日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從媒體報道開始出現大規模感染病例,到武漢「封城」、求援,直至全國許多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湖北省政府啟動一級響應竟然晚於浙江、廣東等省份。

武漢1月23日宣布封城後空蕩蕩的火車站。
圖為武漢1月23日宣布封城後空蕩蕩的火車站。(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作者表示,從1月20日開始,新聞媒體對此次疫情的參與進入第二階段,又變成另一種主基調,就是表示決心、歌頌好人好事,對受眾發揮的主要功能從之前的「安慰」變成了「鼓勁」和「感動」。雖然1月20日前後,媒體反應的確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做的基本上都不是合格的新聞媒體應該做的事情」。

該篇文章的作者還提到醫護人員被封口、記者被抓的事情。他說,1月24日下午,正在武漢採訪的財新記者王和岩發了一條朋友圈,稱自己和同事為了核實一家醫院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輾轉聯繫了數名醫生,均被告知疾控中心有令,醫護人員不得接受媒體採訪,不得對外泄露疫情。哪怕承諾匿名,承諾保護信源,也不受訪……

他續指,當天下午還有人稱,路過這次病毒的源頭華南海鮮市場,順手拍了張照片,立刻有四名保安圍上前來,大聲喝斥,要求刪除照片。甚至有動手搶手機的,說是「昨天一名日本記者來拍被抓到派出所去了……」這一天,還發生了湖北某報資深名記者因微博受處分的事情。

武漢肺炎患者
醫務人員1月25日將疫情患者送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作者感嘆,這套類似於掩耳盜鈴做法的代價是,將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積累和沉澱下來,最終一次次通過類似這次疫情這樣的重大危機爆發出來。更嚴重的是,這種管理模式不僅沒有起到穩定的作用,反而一手製造了許多本不該有的社會衝突。所有的事件等到揭開和爆發的時候,往往已經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慘痛後果。

他提到,自己兩年前曾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真正的新聞正在死去,更可怕的是無人在意」。他曾哀嘆,今天的新聞媒體在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件報道方面的能力,已經衰退到了何種地步!並且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個隱喻來形容沒有了優質新聞媒體的社會。

他當時懷着強烈的憂慮寫道,以今天的這種輿情狀況,若是真的再面對一次SARS,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沒想到不幸一語成讖,還不到兩年!

該篇文章的署名作者為陳季冰,以上摘選了文章的部分內容。據公開資料顯示,陳季冰是着名媒體人,《上海商報》評論版主編。他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第二學士);曾經在《文匯報》、《上海經濟報》(該報後改刊號為「第一財經日報」)任職。

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大家》是騰訊公司於2012年推出的中文互聯網專欄寫作服務產品。所謂”大家”,意在集華語寫作之大家手筆,在各種假消息充斥互聯網的時代,為讀者提供”有效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章”。

為《大家》撰文的作者包括吳強、胡泳、孔慶東、袁偉時、張鳴等數十位中國大陸的知名學者、專欄作家和意見領袖。在2012年12月15日成立當天,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表示,《大家》將投入千萬量級資金以簽約、稿酬的現金回報以及優質的平台服務模式, 打造一個”百家爭鳴、兼容並包的思想盛會。”行業人士當時稱,騰訊此舉將引領中文互聯網行業重劃自媒體價值疆域。

作為微信「親戚」的《大家》也難逃死亡的厄運,足以證明當下微信配合官方對新聞審查的強度之大。不僅《大家》,官媒新華社一篇題為《讓人講真話,天塌不下來》的文章也遭微信刪除,喉舌主旋律的文章都被槍斃,更遑論平民百姓要求言論自由的呼聲了。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