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午,中国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规模6.8强震,震源深度16公里,后续一小时内四川更接连发生7次地震,目前已知至少46人死亡、16人失踪。同时,四川传出山体滑坡,乐山峨边山体因地震突然崩塌,超过10公尺高的尘土巨石从天而降。由于四川省目前正爆发疫情,外界担忧后续可能还有更严重的巨震,处于封控的居民应该如何应对。
四川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9月5日20时30分,四川泸定地震已造成4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29人、雅安市17人;另有重伤64人,轻伤82人,16人失联。详细灾情仍在统计中。甘孜州(主要是泸定县)、雅安市(主要是石棉县)共临时避险转移安置5万多人。
据中新社报道,泸定县地震发生后,离震央约10公里的得妥镇发生山体滑坡,乐山峨边茨竹电站附近也出现山体塌方,造成国道318、国道108、省道217受损阻断,目前正在紧急抢通中。震区附近农村公路受损严重。
据网传视频显示,峨边公路旁的山体崩落,大量尘土和巨石砸向路面,附近民众吓得惊慌逃开,站在远处的目击者则是发出惊呼声。
通讯方面,累计造成289处基地台受到影响,光缆受损55公里,通信中断业务影响人数3.5万户。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地震共计造成500千伏石棉变电站3台主变漏油,5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停运,1条500千伏线路、5条110千伏线路跳闸,9条35千伏线路停运、46条10千伏线路停运,43158户用户用电受到影响。经过抢修后,21922户用户已恢复供电。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示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
四川封控区居民地震逃生问题引关注
四川多地因疫情实施封控,人口超过2000万的成都市,自9月1日开始就进入“静默管理”状态,居民被要求原则居家,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
地震发生后,微博和微信等大陆社交媒体上流传不少成都居民发布的视频,显示出家中晃动的吊灯,鱼缸里的水因摇晃而溢出,以及餐桌上的火锅溢出。
有当地居民在微博上发文询问,“居家隔离期间,地震后市民可不可以外出避险?”成都市卫健委回应称,疫情防控期间发生地震、火灾、洪水等对生命造成伤害的灾害时,应优先保障生命安全。“条件允许情况下,个人应做好防护,安全撤离;避难时,应尽量减少聚集和接触。高风险场所灾害结束后,应及时做好疫情传播风险评估,做好后续处置工作。”
不过,有网友表示,封控期间有些地方会用锁头锁住大门,如果发生灾害,根本无法逃生,很可能对生命造成伤害,并呼吁当局妥善改正这类措施。另有网友不解地说,“条件允许情况下安全撤离”,“那什么是条件允许?”
民间流传“旱震”理论 后续恐出现巨震
从今年8月开始,四川经历罕见高温天气,有火炉之称的重庆与成都也未能幸免,气温连续多日多地高达40℃以上,重庆甚至创下44℃的高温,当地出现多处露头岩层冒出地底天然气发生地火现象,社交媒体上便不断有网友警告说,这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旱震”理论是由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耿庆国提出的。据耿庆国透露,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到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越大则震级越大,在旱后第3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1年内发震增大半级,造成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地壳内部能量的集中释放。
2016年3月24日,四川泸定县曾发生3.6级地震,也是在四川刚经历罕见的高温天气后发生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8.2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近18000人失踪,超过37万人受伤。而早在地震发生的两年前,四川、重庆于2006年夏天时曾遭逢百年大旱,部分地区的气温多次超过40℃,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44.6℃,与此次大旱天气十分相似。外界担忧,后续可能还有更严重的巨震。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e581c5b3-35f7-45f0-ae8d-4cd7cc29800f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