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要改写武汉抗疫叙事 武汉人难忘悲伤

把悲情变成豪情,把痛苦化作喜悦,把武汉描绘成遭新冠病毒侵害的一座英雄城市,同时继续对新冠疫情的来源布设疑阵,法新社就此评论,中国政府希望在国际不信任的大背景中掌握主动,改变武汉疫情叙事。一位武汉作家则说,“这个中元节,隔着屏幕,都能感到武汉的悲伤。”

法新社报道中国正在发动一场公关,通过官媒赞颂武汉浴火重生,在美国抗疫遭遇困境之际赞颂中国政府成功地控制住疫情。 

例如新华网微博这样说:“武汉140万学生复课,美国人惊呆了。在武汉,140万学生复课震撼外媒,多家媒体认为,今天的武汉展现出整个中国已经回归到常态,美媒直言需要向中国借鉴成功经验。” 

上周学生复课成为武汉庆祝活动的高峰,当局大张旗鼓庆祝,武汉接待了十几位跨国集团老总,中国方面负责接待的林松田(音译)向诸位称:“全世界今天没有多少地方人们不戴口罩,并且能够集会,这证明武汉战胜了病毒,一切正常运转。” 

三天访问武汉的计划星期六结束,除了邀请跨国集团,还邀请了外媒记者。当局引领贵宾们参观了一个被认为是消毒模范的食品市场,还观看了小学生演出的传统剧目,并登上江中游艇欣赏对岸灯光辉映象征再生的武汉。 

不过,法新社分析说,这一改写故事完全忽略不计武汉一座动物市场被怀疑曾经是新冠疫情的来源这件事。甚至中国外长王毅欧洲巡访时,8月28日还在挪威暗示新冠病毒并非源自中国。 

中央社报道武汉小学教师阿坤重回课堂教课了,学生的表现都很兴奋。这位教师回顾疫情时对记者说,中国是个太过强调“正能量”的社会,疫情下的许多负面消息都被压制,但一个社会“除了‘高大上’、真善美的视角之外,也很需要这种私人记忆”。 他这里所指的私人记忆是引起争议的‘方方日记’。 

武汉人难忘悲伤 

官媒一面倒,把武汉塑造成英雄城市,出版了记录“英雄事迹”的‘武汉抗疫日记’。微博广泛传播的一段赞美视频这样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迎难而上,攻克时艰,这本‘武汉抗疫日记’由29位战疫经历者的微博整理,集中记录了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真心英雄在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这是我们抗疫历程中值得纪念珍藏的难忘记忆。这不只是武汉人的战‘疫’之路,也是14亿中国人坚强走过的战‘疫’之路”。 

这种宣传过于喜悦,过于煽情,有意忽略人们经受的痛苦反而激起网民的不满。下面跟着许多这样的议论: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自欺欺人! 厌恶歌颂,要有教训! 

生生的把悲歌写成了赞歌,死去的冤魂可还有人记得? 

弱弱问问,百步亭万人宴,带病演出庆开会,窗台敲盆,日记,这些内容,有么? 

这句话中的日记应指的是‘方方日记’,‘方方日记’真实记录了武汉封城时期人们的水深火热,后来这部书在国外要出版的消息传出后,作家本人曾遭到围攻。 

方方则写到:“在媒体上看到的内容,仿佛武汉人过了一个比以往更加盛大的节日,而不是一场灾难。可能实际上,无数武汉人的内心压抑。那些对武汉人说‘人不传人,可控可防’的专家们无一人向武汉人道歉,更不见他们忏悔。官方和媒体无一有反思,更无人提追责。不幸而死的人们可怜,活着的我们可悲。”9月2日是纪念死者的中元节,她说,在这个时候,“隔着屏幕,都能感到武汉的悲伤。” 

还有人写到:日记只会纪念英雄,受害者只是个数字,我更愿意看生活在武汉疫情中的普通民众和医护人员写的日记,毕竟,他们跟我们一样,很普通很真实,我更愿意看到初期人们的彷徨和不安,这样的心情记录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我绝对不会看抗疫表彰大会,因为这是悲剧,绝不能再把欢庆建立在倒下的人悲伤之上。 

官方的宣传引起怀疑,一位网民问:官方出的就非常可信?之前“可防可控、人不传人”是哪个官方说的?李文亮医生的“造谣”是哪个官方处理的? 

网民这句话其实信息量很大,“可防可控,人不传人”是当初武汉疫情已经开始失控,已经发生人传人时官方的统一口径,李文亮医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是当初少有的几个“吹哨人”之一,却被警方叫去“训诫”,他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书记蔡莉甚至准备要开除他。李文亮不幸逝世后,曾引发短暂的言论松动。 

北京为什么要改写历史

法新社引述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这样做证明其意识到新冠病毒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当局在“相对恢复”的情形下想把这件事说得对自己更有利。 

外部世界对北京在处理疫情的方式,尤其武汉疫情最初爆发时试图隐瞒真相的做法有许多批评。当然,加之中国政府背弃一国两制承诺加紧控制香港,以及在国际上的战狼姿态,外界对中国的批评越来越多。 

欧亚集团凯尔西.布罗德里克分析,北京要的叙事是:我们控制住了疫情,我们现在帮助你们控制疫情,北京还希望,中国将是第一个制造出有效的疫苗的国家。这可能是中国唯一的消除有关武汉一座海鲜市场引爆全球危机的想法的手段。 

武汉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出现确诊记录,大街小巷人流涌动,武汉恢复了昔日繁忙的景象。不过,不少人担心冬天会出现第二波疫情,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