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看中国的粮食安全

今年全中国主要产粮省份不少遭遇洪灾,中国政府却宣布粮食丰收。紧接着,总书记习近平发出号召“制止餐饮浪费”,让中国人开始担心粮食安全问题。随后党媒高调报道,内蒙古向俄罗斯捐赠百余吨大米,官媒转发央视主持白岩松早年鼓吹“中国需要恢复饥饿感”的讲话。随着十余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国外没粮来进口,赶紧翻耕去插秧”的横幅,一下将中国人拉回票证年代,唤起人们对1960年代大饥荒的痛苦记忆。 

以下数据取自于中国近几年官方数据。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既有近忧,也有远患。今年粮食歉收的话,在某些种类上,中央政府在必要时会限量供应。但大饥荒的回忆可视为中国人对政府严重不信任的表现,至少今年不会出现。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 

一、中国是否存在粮食缺口? 

2014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当年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中国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缺口,指的是本国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人民需求的短缺部分,它与粮食供应缺口不是一回事。中国确实存在粮食缺口。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从他国取得自己短缺的产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中国不会存在粮食供应缺口。 

中国的粮食缺口有多大?今年以来,官方媒体一直努力强调一点:粮食自给率高。目前,中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谷物自给率超过95%。 

这里需要弄清楚:粮食自给率与谷物自给率并非同一概念。粮食的品种不止大米与小麦两种谷物,还有大豆、玉米及各种其他杂粮,如高粱、燕麦等。此外,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当中还有肉类,以猪肉为主,猪饲料主要来自于大豆做成的豆饼之类。况且,中国人口基数大,5%就相当于7000万人——这个数字不可小觑,全世界上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与地区只有:中国、印度、欧盟、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十多个国家。 

那么,中国真正的粮食缺口是多少百分比?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12月的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比2017年减少了74亿斤,下降0.6%。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降到了82.3%左右,谷物自给率降到了95%左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世界粮食安全标准为自给率90%,这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玉米等所有主要种类。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为82.3%左右,换言之,粮食缺口是17.7%,中国并未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安全标准。 

今年在疫情发生后,十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中国官方主要强调谷物自给率为95%,看起来高于世界粮食安全标准自给率90%,其实是偷换了一个概念。只是大多数人没弄清楚,这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但如果按世界粮食安全标准衡量,中国的粮食缺口是2.52亿人口所需粮食(世界上超过两亿人口的国家与地区依次为中国、印度、欧盟、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因此,习近平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愿望良好,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中国在“世界粮食安全指标”的排行中位于所有113个国家中的第40位,在“经济学人”智库的可持续性农业发展的排行中,中国在所有的25个国家中排在了第17位。而这一榜单中,德国和印度分别排在了第一和最后一位——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排名的依据都是各国自己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智库的数据主要来自联合国,再参考世行的粮食进出口数据(也是根据各国自身提供再略作调整)。 

二、中国通过海外农业投资构建国际供应链 

中国的粮食短缺是个问题,但因为国际社会近30多年没有大的国际冲突,因而粮食供应稳定,从未短缺,这是因为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国、巴西、包括东南亚、台湾等百余个国家与地区的农产品供应链。 

因中国应对贸易战的策略是大豆战略,外界才了解到,美国早就成了向中国供应大豆、玉米、小麦与高粱的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但很少关注中国遍布海外的农业投资。据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173.3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851家,分布于六大洲的100个国家(地区),雇佣外方员工13.4万人。 

如果用投资来计算,如今的中国已经和英国和美国一道,成为了世界上土地贸易产业中三个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至2018年,中国已在世界上33个国家购买或租赁过土地,比英国多出三个国家,同时比美国多出五个国家。 

这种中国官方的海外农业投资,解决了三个问题:为谁生产(供应中国);生产什么(根据中国需要);生产多少(除了极大不可抵抗的天灾之外,一般都能控制产量)。有了这条中国厂商掌握的供应链,算是掌握了中国在海外饭碗的一半主动权。 

三、美国在中国粮食供应链条中的特殊地位 

这次中国朝野在谈一个问题:中美交恶,美国如果不卖粮食给中国,咱们怎么办? 

中国担心这点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国家利益为上,明明本国需要美国农产品,但为了“国家利益”打击特朗普票仓,中国可以宣布停止进口美国农产品。但美国人民的利益也算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不能这么做。以下事实可证: 

在贸易战开始前的2017年,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金额为240亿美元。中国已经消费了全世界60%的大豆出口量,主要来自于巴西(47%)和美国(42%)。 

大豆:贸易战之前中国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就价值而言,大豆是美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2019年12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较2018年同期劲增67%,至2018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2020年7月,大豆出口销售总量则达到266.6万吨,为2018年12月以来最高。美国农业部的每周报告还显示,对中国的大豆销量升至169.6万吨,为2019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猪肉:自从非洲猪瘟疫情造成国内生猪存栏量急剧下滑后,中国的猪肉进口大幅增加,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1月到11月期间,美国对中国和香港的猪肉出口量增加49%,达到11.8亿美元,超过2018年全年金额8.525亿美元,也高于2017年创下的前期历史纪录10.8亿美元。 

此外,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粱、玉米、硬红冬小麦等,数量巨大。 

以上数据说明,中国粮食供应确实存在巨大缺口,需要依靠稳定的国际粮食供应链,特别是美国的农产品来弥补,以维护粮食安全。这在国际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不是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因素,比如武汉肺炎扩散世界导致的全球化洗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中美并恶,中国粮食的国际供应链变得不太稳定,中国民众对中国政府本就缺乏信任,其中包括对政府农业监管能力的严重不信任,也因此,政府越鼓吹中国粮食安全系数高,中国老百姓越不相信。 

最后做个小结:今年世界的不稳定,无论是疫情冲击还是地缘政治冲突,主是是中国带来的。最后这种不稳定形成反作用力,冲击到中国,大洪灾加剧了这种冲击力。解铃还需系铃人,鉴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庞大份额,以及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位置与角色,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可能在影响世界的时候,中国能够避免反噬。中国儒家文化创始者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成为北京约束自身的信条。

(全文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