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姓氏万里挑一 一村400多人姓“耍”

中华的姓氏文化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常见的赵、钱、孙、李等单字姓,以及皇甫、司马、欧阳等复姓之外,还有很多稀有的姓氏。例如前几年一位名叫“支付宝”的大爷就以姓氏“支”登上过热搜,还有被视为田齐王族后代的复姓“第五”也让很多人表示涨了知识。近日,“耍”姓又再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当地还有一位72岁的大爷,居然叫“耍螃蟹”。

据腾讯新闻报导,“耍”姓是《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它是河南焦作市修武县独有的姓氏,而且居住集中,全部聚居在修武县郇封镇雪庄村,现在约有400多人,在雪庄村仅次于史姓,是本村的第二大姓。据当地年老的村民称,相传祖先避难逃至此处定居,已历经400余载。

耍姓姓氏奇特,来源也是一个待解的历史之谜,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在耍姓族人中,却流传着他们是元代皇室后裔的传说:据说耍姓的先祖,原本是元朝皇室贵族中人。当明成祖朱元璋北伐时,他没有来得及跟随元军北逃,不被汉人攻击,就脱下蒙古皇室贵族的服装,穿起了汉人的服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行为举止几乎与汉人无异,但是当时的姓氏还是带有明显的蒙古特征。为了生存下来,他们只有改姓易名,但是他又害怕后代因为岁月久远,忘了身在大漠的祖先,就不愿意直接取用汉人现成的姓氏。据说最初定下的姓氏为“玩”,意为“元王”之后,但又害怕该字的意思太过明显,最终他们便将姓氏定为玩耍的“耍”,从此,无论是统计户籍,还是对外称呼,他们都自报姓耍,名字也都是单字或者二字的汉人名字。

其实,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据百度百科的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人的“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而“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例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这也代表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此后儒家也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根据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中记载:”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

而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公元960年)。他也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广为流行的蒙学识字教材。据南宋人王明清考证,该书有可能是宋朝初年浙江钱塘的小民所著。因为当时‘赵’乃当朝国姓,所以放在了第一位,‘钱’是由于纂书者是浙江钱塘地区人士,当时占据江浙一带的是吴王钱叔,所以钱姓排在第二,‘孙’是吴王钱叔正妃的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为头一句。

《百家姓》中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公安部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中国“王”“李”“张”“刘”“陈”五大姓氏人口数量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其中王姓人口数量为全国第一。但是还有很多极其稀少的姓氏仍旧在被人们使用。

“山”姓,当前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北、四川、青海等省市,山姓以“竹林七贤”山涛为最有名。据东汉文人应劭写的风俗书《风俗通》记载:“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烈山氏也就是我国传说中的炎帝,因炎帝出生于烈山,所以号烈山氏,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

“𡶦”姓,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专家袁义达,对中国最稀有的姓氏进行研究时,研究组在安徽省涡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共有2000人左右。𡶦姓人都清楚自己姓的来源,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岳飞后人遭秦桧迫害逃亡,便把“岳”字上下颠倒,以逃避迫害,组成了这个新姓。

“死”姓是中国鲜卑族的一个古老姓氏,南北朝有鲜卑四个族氏,其中第一个就是与“死”读音相同的一个姓氏,后来融入汉族中故称为“死”姓,还有一种说法是少数民族四字复姓逐渐发展而来。“死”姓到现在极为稀少,据统计有千人左右,分别分布在河南洛阳,开封以及宁夏等少数地区。

“尸”姓,人数较少,根据《左传》的记载,东周时期,姬姓的一部分后人,经过迁移最后定居在尸乡(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西侧),在甘肃省还有此姓。但尸姓在中国古时是很常见的姓氏,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记载有:“齐有尸臣,晋有尸侯。”古代音韵学著作《集韵》记载有:“秦有尸佼,即商君师,著《尸子》。”

“难”姓,出自中国鲜卑族吐难氏部族,当难字作为姓氏时不读为“nán”,而是读“nìng”。 1997年的时候曾在河南境内发现多一块南北朝时期的石碑,记录的是当时的一位鲜卑族官员,名叫“难楼”。 据考证,难氏一族在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也北迁来到中国东北地区,居住在松花江附近,也因此,松花江一度名为“难江”。

贶(kuang去声)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南安阳市区,其他包括邯郸,南阳,济源,石家庄、北京、上海,鹤壁等地各有其家族成员。是极其少见的姓氏。据统计,其姓不过百人,且均出自一系。被称为“中国人数最少的姓氏”。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姓氏。例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个姓中,柴姓、米姓分别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0.058%和0.035%。茶作为姓有(chá)、(tú)两音,现在中国云南省、浙江省、均有茶氏族人分布。据资料记载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而现在油是傈僳族姓,人数大约在6000人左右;醋姓族人的分布较少,在中国陕西省扶风县有个浪店村,村里有上千人姓醋。盐姓则属于罕见姓氏,今上海,广西灌阳,四川成都,山西太原、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均有分布,人数不到两百人;而酱姓比盐姓还要稀少,也是最难找的,据统计现在全中国酱姓不足百人。

关注时事,订阅新闻邮件
本订阅可随时取消

评论被关闭。